試試鮮食蠶豆
蠶豆(Fava Beans或Broad Beans)是一種常見豆類,是豌豆家族成員之一。原產地非洲北部及亞洲西南部,早在六千年前就為人類種植,在內地又被稱作羅漢豆、胡豆、蘭花豆等。蠶豆作為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且低脂肪的豆類,其營養價值很豐富。蠶豆富含蛋白質可以高達百分之三十,是很好的素食蛋白質;蠶豆富含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包括葉酸、鉀、鎂等;蠶豆富含多酚類抗氧化質,有助於減少自由基對身體的損害。
蠶豆常在春末夏初上市,鮮嫩的蠶豆可以煮、炒或煮湯,作蔬菜食用。老豆基本用來製作副食,如五香蠶豆、辣味豆、怪味豆、蠶豆酥及蠶豆辣醬等。大粒蠶豆扁平狀,品質較好,常作蔬菜食用;小粒蠶豆圓形或橢圓形,品質較差,多作為畜禽糧食或肥料。
蠶豆富含鉀質和鎂質,高鉀和高鎂的食物都是“得舒飲食”(DASH) 推薦的飲食模式,鉀有助鈉排泄,可減少水腫,同時可紓緩血管壁所受到的壓力,有助降低血壓。鎂可增加一氧化氮的產生而有助放鬆血管,可保持血液流通,但服食降血壓藥或低血壓人士要注意適量攝取,避免血壓過低。有研究發現蠶豆可增加血液的多巴胺水準,可以改善帕金遜症狀。
不過,有一類人食用蠶豆可能誘發“蠶豆病”(Favism),也被稱為G6PD缺乏症,通常在十歲前發病;全球患者多達四億人,在非洲、亞洲、中東或地中海血統的人中較為常見,男性發病率佔九成。體內缺乏G6PD酶的人如果食蠶豆就會導致紅細胞破裂,從而引發溶血性貧血。常見症狀包括:溶血、貧血、黃疸,其他症狀還有頭痛、噁心、嘔吐等。因食用蠶豆及蠶豆製品而引發溶血性的比例達八成,但現今仍沒有治療蠶豆病的方法。蠶豆病不一定是食蠶豆才會誘發生病,有些人甚至聞到蠶豆的豆香、沾了蠶豆的花粉,也有可能發病,廣東人冬天打邊爐最愛食物之一的脆肉鯇,在飼養過程中被投餵了大量蠶豆,有蠶豆病基因的人要注意。
春末夏初上市的蠶豆為鮮綠的嫩豆,包裹豆仁的薄殻也可以食用。隨着蠶豆成熟,薄殼變厚變硬後,就要剝掉才好入口。
華 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