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彰阿的離奇死亡
《清代野記》,顧名思義,是偏重野史而已。這其實是民國初年流行的一本筆記小說。作者署名梁溪坐觀老人,不知何人,小說中多處透露作者與京城八旗名士唱和交遊,不難想見其身份。
穆彰阿出身於滿洲官僚家庭,任軍機大臣達二十餘年。他善於揣摩道光皇帝的心理,“終道光朝,恩眷不衰”,人稱“在位二十年,亦愛才,亦不大貪,惟性巧佞,以欺罔蒙蔽為務”,後擔任漕運總督、文華殿大學士等,權傾朝野,門生遍滿朝野,號稱“穆黨”。這類人,以擅於為官著稱,倒沒有其他很強的才幹值得稱道。一貫為官之道是“但多磕頭、少說話耳”,在太平盛世可能還不至於有極大危害,但到了國家危急存亡之際,這樣的人只會是害群之馬。
咸豐皇帝一上台便罷黜穆彰阿,清理穆黨,與其說是清除官僚系統的毒瘤,倒不如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規律的作祟。穆彰阿令咸豐厭惡的,不是他當年主和、主張罷免林則徐,而是他結下的黨羽這麼多年來已盤根錯節,尾大不掉,這對皇權構成直接威脅!
咸豐以“保位貪榮,妨賢病國”的名義,將穆彰阿革職,永不敘用。
三年後,賦閒在家的穆彰阿逮了個機會,向朝廷捐納錢物補助軍費得到了五品頂戴。雖然是個虛職,與當年一品的位極人臣榮耀相去甚遠,但他深諳官場險惡,此時應該偷着樂了,正史記載,他於咸豐六年病故。穆彰阿到底也沒有獲罪,否則兒子後來也沒資格參加考試成為進士,想來,他沒有自殺的內因。
不過,既然穆彰阿深得為官之道,又對滿清朝廷的規矩爛熟於心,那麼他這樣敏感的政治人物在死前故意大張旗鼓,設宴數十席,還“朝服蟒衣”,似乎就不合常理了。畢竟,咸豐皇帝內心未必想放過他,說不定還在找茬呢。由此可見,野史記載之不實,充其量博眾一笑而已。
(三之三)
譚健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