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影展
有條件的話,每年總會去台灣觀摩電影展,因為每次均留下美好印象。
每年台灣主要有三大影展,皆由台北金馬影展委員會統籌。一是四月的金馬奇幻影展,主要選映古靈精怪的戲碼;二是近幾年才開始舉辦的金馬經典影展,在暑假舉行;三是十一月舉行的台北金馬影展,以配合金馬獎頒獎禮。
金馬經典影展雖然最資淺,但辦得最好;策劃認真、選片超勁。英瑪褒曼、費里尼、奇斯洛夫斯基等導演;捷克黃金時代、“意大利電影課”等別具一格的主題,還有今年以舊荷里活女星為主題的“巨星的誕生”影展,皆屬超重份量。
這種重份量,體現於選片的完整、策劃的細緻、放映的格式。萬萬想不到,在奇斯洛夫斯基影展中,可以放映他為電視台執導的劇場作品,欣賞機會難逢。大會選映的作品力求搜集修復版,皆表現出追求影展完整、完美的精神。
科技發展,現今看電影易如反掌,但在戲院內欣賞,在漆黑安靜環境下才能感受電影魅力,尤其是欣賞昔日經典。在台灣觀摩影展,環境舒適安靜,因為人人像朝聖般虔誠,靜心欣賞,場內毫無嘈雜聲,無人打卡,在今時今日難能可貴。
香港一年也有近百個影展,但論份量、欣賞環境的安靜,遠不及台灣。近年往香港欣賞電影展,發覺傾偈、滑手機、打卡等情況漸多,整體欣賞文化不及往昔好,但影展確實多元,都有吸引力。
反觀本地,大型影展時有時無。小型影展只寄居於電影館,但電影館營運愈來愈弱,影片質量、策展能力遠不及過往,且不時與商業戲院放映相同戲碼。究竟發生何事?既然商業戲院放映,為何還花公帑做相同的事;此舉違背當初宗旨,也收窄觀影視野。
高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