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9月16日
第A16版:視野
澳門虛擬圖書館

AI在教育上的“能”與“不能”

AI在教育上的“能”與“不能”

在二○二二年一場研討會中,台大苑舉正教授提到,在人工智能(AI)與自然智能的博弈中,如果實現了以下三個條件,那AI將主導人類社會:首先是“如果對於任何事情都只追求外在,不追求內在”;其次,“做任何事情都是以目的為主”;最後,“否定人有尊嚴”。苑教授感嘆現在許多大學生選系,都只在乎就業機會與前景,凸顯了當前大學教育過於強調工具性和目的性的趨勢。即使連已故英國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奠定AI核心技術“深度學習”的傑佛瑞·辛頓,甚至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等人,都紛紛疾呼,人類應重視AI發展對全球之危險!對於教育界的影響,也將會史無前例,必須及早因應。

從人工智能的演進過程來看,一九五六年人工智能學科誕生,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司馬賀研發,更預言電腦將席捲全球。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也提出,可以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類思維,並將它分為:抽象、形象、靈感等幾方面。而人工智能正是模仿人類思維中認知功能的機器或計算機,感知環境,不斷的生成演化。二○一六年春谷歌AlphaGo打敗世界圍棋冠軍,開啟了AI深度學習,多層神經元網絡等超高的計算能力。各種資料加速機器與處理器,如雨後春筍般推出。人工智能自此有了眼睛和耳朵,可以用圖像識別和語音辨識超過一般人的視覺及聽覺。繼而二○二二年十一月推出ChatGPT,給了人工智能學習人類文字的能力,讓它可以寫程式,做文章、寫詩、繪畫,甚至教學等。

目前,AI還是在初始階段,預估它能遠遠超過人的智力,如同人無法超越汽車、飛機的速度一般。在可預見的未來,將對許多行業帶來衝擊,例如教師這個行業,一旦人工智能能夠量產,這種可以上課眼觀八方,看到每個學生的臉部表情,即時予以回應解惑,又可快速地批改學生作業與作文,還可以跟焦慮的家長報告孩子學習狀況。這些以大數據為後盾、運算神速、且無情緒波瀾、不會要求加薪或放假,隨時知識更新、外形亮麗麗的人工智能,有無進入校園的一天?

為此,在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衝擊下,人類自以為傲的智能,未來如被機器輕易打敗,對我們的教育有什麼影響?如果連神學院都要開始討論用ChatGPT幫助解釋《聖經》經義,那麼人工智能還有什麼不能做的?身為教師的尊貴與榮耀,教師的意義何在?還是教師有朝一日可以仰賴AI助理,教它們從事一些較為低階的運算與資料處理工作,讓教師有餘力從事更多高層次教學創意與學生輔導工作?畢竟AI不是人類!一位從事人工智能的朋友曾問ChatGPT:你有靈嗎?ChatGPT回答:我是一個基於OpenAI的GPT模型,我沒有意識、情感或者靈魂。我只是一個程式,能夠根據輸入生成文本回覆。有關靈性或超自然能力的概念,並不適用於我。朋友又問:你有罪嗎?ChatGPT回答:我是一個電腦程式,沒有法律上的責任、意識、意圖或道德判斷。因此,我不具備罪行或無罪的概念。朋友繼續追問:你有公義嗎?ChatGPT回答:我沒有道德判斷、價值觀或道德觀念。我不能表現出公義或不公義的概念。如果你有關於公義的問題,我可以提供一些相關的資訊和觀點,但請注意這些都是基於已有的知識和資料。朋友最後追問:你有愛嗎?ChatGPT回答:我沒有情感、意識或感受,因此我沒有能夠體驗愛或其他情感的能力。

由此可見,如果整個社會都瀰漫在工具理性思維,造成理性至上的思維當道,這將否定其他不能工具性與量化的理性,包括大學科系分工中的不公與過度傾斜,造成以往追求全人教育背道而馳的方向,對下一代的品格教育與價值判斷,影響深遠。

韓愈說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西方教育大家福祿貝爾也說過:教育無他,愛與榜樣。人工智能沒有靈魂與愛,這是它最大的局限,也給教師最大的責任,在AI 世紀即將來臨之際,教師新時代的責任,將愈加得以彰顯!

(本文部分內容引自尹紅風博士〈人工智能與屬天的智慧〉演講,與《人本AI的東方觀點》一書,特此致謝。)

周祝瑛(大學教授)

2024-09-16 周祝瑛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62942.html 1 AI在教育上的“能”與“不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