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7月24日
第B12版:新園地
澳門虛擬圖書館

(拾光者記)醜小鴨理論

醜小鴨理論

近日聽聞一個有趣的理論,叫“醜小鴨理論”。這個理論簡化成一個問題,就是一隻醜小鴨與一隻天鵝之間的差異較大,還是兩隻天鵝之間的差異較大?

按一般常理,我們會認為醜小鴨與天鵝之間的差異更大。然而理論卻說,不一定,這取決於我們使用的分類標準。

舉個例子,假如醜小鴨是全村最年輕的醜小鴨,而天鵝恰好是族群裡最年輕的天鵝,那麼以年齡這個維度來看,這兩者的相似度可能比兩隻天鵝之間更高。

以此類推,在沒有給定分類標準的情況下,任何事物都無法被客觀地分類。再尖銳地說,只要我們平日對事物做了分類,給定了標籤,就必然是帶着“偏見”的。

我們平時習慣“以類取人”,是因為這樣做高效省時。在一個陌生場合中,比起花時間與每個人熟悉,我們更傾向於信任那些跟我們類似的人,比如同學、校友。這種思維模式在大部分時間都十分有用,但某些時候,刻板印象就會導致錯誤的認知。比如,文科生數學可能不差,而理科生亦可能是個“文青”。

就像最優秀的錄影也無法代替肉眼的觀看體驗一樣,人本身就是很複雜多元的存在。寫出教育學巨著《愛彌兒》的盧梭,在兒子的角度看,就未必是一個好父親。

每次當我們試圖“以類取人”時,都要反思分類背後潛藏的偏見。因為當我們僅僅依賴標籤去快速定義其他人時,只會得到片面而單薄的印象。

而當我們意識到分類偏見的存在時,我們便能運用自己的意識避免偏見帶來的誤導,從而打破思維中固有的刻板印象。我們還會發現,原來標籤之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無數值得挖掘的細節。

木 芹

2024-07-24 木 芹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52457.html 1 (拾光者記)醜小鴨理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