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7月11日
第B07版:演藝
澳門虛擬圖書館

這些年 劇場愛上科技 (二)

《盲》的演員以現場的動感和聲音挑動觀眾的想像

《盲》劇的觀眾依賴鏡內的物件輪廓去探索空間

這些年 劇場愛上科技 (二)

近來參與及觀賞了三個探索科技與舞台結合的演出:“舞聲舞息”實驗舞蹈作品孵化計劃中,金曉霖和汪圓清的《無盡的玩笑》,是個以AI創作來探討AI的舞蹈作品,用了Motion capture(動態捕捉)的技術,即時記錄舞者動作及場景燈音並以AI生成影像;曉角的《盲》運用VR眼鏡的功能結合劇場演出;點象藝術協會的《OMG!我阿婆網戀⁈》以手機下載軟件,進行沉浸式的隨身劇場體驗。每個實驗作品都十分有趣,各有指向。我有參與《盲》的製作,今期先介紹它的起始,也分享得失。

《盲》來自曉角的“奇點 · 未來——表演藝術新形態探索計劃”,於二〇二一年開始與電影人孔慶輝(孔子)合作。當時疫情漸緩,演藝活動逐步復甦,但由於衛生安全問題,劇院的座位只開三分之一,票房根本無法平衡收益,現場演出數量不多。但這亦導致不少劇場人重新思考劇場的存在形式,實體劇場與其他新科技的結合,成為自然的走向。“奇點 · 未來”首次的探索,是針對舞台現場演出和影像轉播而進行的實驗,在二二年以兩個作品《東西》及《求證》作出不同的試驗:

《東西》是“虛擬現實和劇場現場的關係”,以VR模擬實境眼鏡為工具,開發其與劇場同步的可行性,由孔子主導,從舞台劇《東西》中抽取了一個從未現身只是聲演的重要角色Isabel 出鏡,談安樂死。觀眾經歷開場時親眼見到沒有人的實境,而在虛擬影像中見到的是貼近真實的角色形象,卻是經過剪接在虛擬空間中互相跳動的影像。這個做法令到虛擬空間和舞台現場空間產生一種很微妙的真假難分的關係。《求證》由何煒彤主導,是“現場即時電影與舞台演出同步的結合”,搭建了一個適合現場給攝影師運鏡的佈景,將舞台劇《求證》其中的一場戲,以現場演出及即時拍攝及播放,同步進行。攝影師穿插於演員身邊,觀眾可以選擇觀看經電影導演即時剪接的影像,當中有攝影師在走動時的電影角度,也有一些已經預先錄製的片段結合一起;觀眾也可選擇只看現場演出——不過無可避免地,他會看到演員與攝影師共存,產生了一種奇特的疏離效果。

二三年是第二階段,總結第一年的經驗,集中於VR模擬實境的應用,延續曉角同期公演的《最後一個人類的回憶錄》中的其中一個故事《完美新世界》,將當中的一場拍賣會實體化,透過沉浸式演出、VR影像,觀眾化身為富豪,參與競投多段被販賣的慘痛“影像記憶”,帶領觀眾體驗“記憶拍賣會”。

在兩個階段的探索中,VR始終有幾點限制了創作:VR眼鏡在佩戴超過十五分鐘會不適;觀眾自己動手佩戴會容易出錯;影像難以從另一控制台控制切換;觀眾在佩戴及調控過程中,會脫離原有戲劇氣氛,難以投入;VR眼鏡的音響未達令情緒沉浸的狀態 ——除非購置價格高昂的商業用VR眼鏡;而VR的藝術特性:觀眾必須是角色的第一身,在觀賞過程大多是融入影像場景,觀眾除了頭部,身體不能移動。而在工作人員人數和成本:一對一或一對二觀衆的工作人員數量,演出成本很難減低,同時令觀眾人數難以大量增多。

因困難而生創意,今年的第三階段,苦思之下,在藝術和技術上都嘗試來個頑皮的反轉,不再由拍攝沉浸式的VR影像出發,改而研究VR眼鏡的內置功能,配合劇場全方位音效、全黑環境、沉浸式、演員全程不視物地盲演等手法,改編了梅特林克經典的象徵主義劇作《群盲》,讓觀眾開場時置身於半失明的狀態,感受一個訴說着文明突變的故事《盲》。

尼修斯

2024-07-11 尼修斯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50057.html 1 這些年 劇場愛上科技 (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