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演雜談
慕榮獲“二○二○年度法國最佳舞蹈表演獎”之名,以及欲一睹舞蹈與Tears for Fears 的歌曲相碰撞所產生的舞台效果,今年的“法國五月藝術節”專門挑選了《愛情列車二○二○》前往觀賞。
二人組合Tears for Fears 的歌曲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風靡一時,新浪潮搖滾風格,大部分我都喜歡,舞作所選取的亦是很具代表性的歌曲。編舞和燈光設計皆為Emanuel Gat,從事編舞三十年來作品數十部,且屢獲殊榮。《愛情列車二○二○》是他首次以流行歌曲與舞蹈結合之作,每一段舞都配合了歌曲的語境和曲風,但並非以敘事形式呈現,注重影像感的鋪陳,確實是一齣現代舞蹈語彙豐富、肢體力量澎湃的佳作。
不細說演出本身,想談談的是宣傳片和場刊的設計。“法國五月藝術節”至今巳辦了三十一屆,澳門以往多年也曾上演和展出過該藝術節的表演和展覧等,它一直發揮着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這齣舞蹈作品,當中並沒有對白,沒有故事性,歌曲也非舞者所唱,何以宣傳片卻稱之為“音樂劇”?能冠以“藝術節”之名,各個製作環節都會是備受關注的。作為觀眾,我期待從演岀場刊中看到的除了節目簡介、製作團隊、編舞家簡歷之餘,最重要的是希望了解到舞團的發展、每一位舞者的資歷。可是,薄薄的一本場刊裡只有三版介紹,而上述最重要的部分卻欠奉,既沒有個人照片,亦欠文字簡介,何解?舞者才是整個演出的靈魂啊!再者,既然宣傳片上凸顯了“榮獲法國二○二○年度最佳舞蹈表演獎”的殊榮,何以場刊中隻字不提?
澳門的藝文盛事中,尤以澳門國際音樂節、澳門藝術節歷史最長。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已故藝評家周凡夫先生曾直批兩節的節目場刊內容簡陋欠專業。主辦單位牢牢記住了周先生的寶貴意見,此後我們所看到的場刊都多了關鍵資料和趣味性,內容大有改進了。
悅 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