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音模式
飯後易睏,掙扎片刻後還是決定午睡,身體剛沉,手機就傳出聲響。驚恐過後,人又精神了,無需咖啡,一通疑似電信詐騙的不明來電就足以提神。按理來說,我的手機長期設置靜音模式,不該喧鬧的,大概是系統更新後,重置了某些設定;又或是上次在等某個來電時,我自行關閉了靜音模式,上次……到底是在甚麼時候呢?
不知從何時開始,任何來電都能讓我產生焦慮。日子是條懸空的線,越拉越長,越接越遠。人越大,就越怕突然襲來的消息,砸碎了如鏡的湖面,割傷了眼中的風景,生活或懸線或湖面都最好平靜,無事最好,別沒事找事。最終,那些能夠正當失聯的活動都成為了我的愛好,進入戲院,或泳池,或教堂,或圖書館。保持安靜,不總是被動的限制,也可以是主動的追求。
孩童不能嬉鬧,成人不能爭吵,被強制設置成靜音模式的人,似乎全都在圖書館裡得到了系統的更新。總是要先安靜下來,才有機會聽見周遭的聲音,被翻閱的報紙與書頁,咳嗽與呵欠,還有存放在館內的智能櫃,按多少次取書碼,就有多少個音符跳動,隔着玻璃窗,公園或街道的行人對話聲不斷。保持安靜,是不是就代表不能存有任何聲音?
到外地求學多年的好友回澳,談及澳門的變化,不說城市的外觀,不說那些躍出海平面的土地,反而說起澳門不像以前安靜。具體原因也說不清楚,近乎於玄學,有的人能有所感應,有的人卻渾然不覺。
對話過後,我一直耿耿於懷,像是又一次午睡被打擾了。所謂的“靜音模式”,會不會只是一種心境,其實喧鬧仍有,但世界卻安靜了。好幾次,在圖書館的自習區被館員喚醒的我,覺得世界好安靜,儘管周遭的聲音依舊存在。
林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