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生的沉沒成本?
最近內地網絡最熱的事件之一,就是“胖貓”的輕生。有個二十一歲的男生,網名“胖貓”,靠日夜陪打遊戲賺了五十多萬,大多把錢轉給女友,自己連四十多元的快餐也捨不得吃。據聞疑因對方不願結婚提分手,一念之差選擇輕生。
這一事件迅速引爆全網討論。筆者只想探討的,是如何看待人生的沉沒成本。沉沒成本是經濟學和商業決策制定過程中會用到的概念,指已經發生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它是一種歷史成本,對現有決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會影響當前行為或未來決策。從這個意義上說,在投資決策時理性的決策者應排除沉沒成本的干擾。
現實情況是,沉沒成本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決策。因為“損失憎惡心理”,人們在做決策時,往往仍然將沉沒成本納入考慮,延遲或拒絕“快刀斬亂麻”和“割肉止損”,大部分的時候反而因此付出更大的代價。
對於“胖貓”來說,二十一歲就能夠賺到五十多萬,人生那麼長,只要他能堅持,賺到下一個甚至再下一個五十多萬,並不是沒有可能的事。但他卻在所謂“人財兩失”的刺激下,選擇了輕生。
“胖貓”的例子雖然極端,但生活中的我們何嘗不是在一再重複着不理性的決定:電影不好看,但是電影票是花錢買的,所以堅持看完;蛋糕不好吃,但是很貴,所以還是吃了吧;婚姻不幸福,但是已經投入了那麼多,孩子都有了,就咬咬牙堅持吧……
低廉的沉沒成本,即使考慮到未來的選擇,對人生的影響還算有限。但高昂的沉沒成本,一旦被人們納入考慮,並影響未來的選擇,對人生的負面影響難以估量。
學會告別沉沒成本,及時止損,才是每個人的人生必修課。
楊 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