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優才?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要用好人才這一寶貴資源,必須在創新實踐中發現人才、在創新活動中培育人才、在創新事業中凝聚人才,把人才資源開發放在科技創新最優先的位置,完善人才結構,改革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釋放人才活力。
【摘自:〈合理育才、引才、用才,讓“千里馬”競相奔騰〉,人民網,二○二二年三月十四日】
“澳門要引入優才,我們很多青年仍在失業,難道我們就不是人才嗎?”學生憤憤不平地說。
“你們肯定是人才,但離優才還是有距離的吧。”
“老師,您就是優才?”
“嗯……我大學畢業時,母校馬上就給了我教職,雖然工作穩定,但我覺得人不可能一輩子呆在同一個地方,於是我去了另一所中學任教。後來,我又離開了中學進了大學,近年完全放下教學工作,投身另一個和自己專業關係不大的崗位。你覺得,我算是個優才嗎?”
“您工資高嗎?”
“工資高就是優才嗎?內地大學教授工資可能不如澳門私企高管,他就不是優才了嗎?”
學生笑了。我們的談話沒有結論,我也沒法證明自己是優才,但肯定的是,我一直都在成為優才的路上。我覺得“優才”不是個高貴的標籤,人才培養是個流動的過程,我們需要不停自我完善,敢於離開舒適圈,完成不同的挑戰以提升能力。
我從二十歲就開始辯論“輸入外勞利大於弊”,快三十年了,正反方都辯過無數次。可喜的是,今天有了新的角度,社會不單單需要勞工,還開始關注“優才”。從社會發展的角度,引進人才,引入競爭,產業才能發展,美國過去的成功經驗為我們作出了示範。而從我們自身成長的角度,引入競爭就預示我們必然落後嗎?不一定吧,請相信人才能夠遇強越強。
鏏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