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不會那麼傻
明代學者董份質疑《史記》所載鴻門宴沛公逃酒一節說:
“必有禁衛之士,訶訊出入,沛公恐不能輒自逃酒。且疾出二十里,亦已移時,沛公、良、噲三人俱出良久,何為竟不一問”,且“范增欲擊沛公,惟恐失之,豈容在外良久,而不亟召之耶?此皆可疑者,史固難盡信哉!”
董份為明嘉靖、萬曆年間人,號潯陽山人。在董份看來,項羽的營地內應當禁衛森嚴,劉邦進出軍營,肯定會受到盤問,不可能說走就走,想跑就跑。而且劉邦、張良及樊噲等人離席很久,項羽不會毫不警覺,不置一問。更何況項羽的高級智囊范增心心念念要在席間擊殺劉邦,以除後患,怎麼會容許劉邦等人在外磨蹭許久?董份因此感歎說,歷史書也不可盡信啊。
在錢鍾書看來,董份對《鴻門宴》的質疑入情合理。不過,司馬遷在描述劉邦逃酒一節還有這樣一句:“沛公已出,項王使都尉陳平召沛公。”看來,粗莽如項羽,也並非傻頭傻腦到竟不一問的地步。只是陳平如“趙老送燈檯,一去更不來”,至少應算漏筆。
《世語新語》記載蒯越、蔡瑁請劉備赴宴,試圖“因會取備”,“備覺之,偽如廁,潛遁出”。錢鍾書認為這是模仿《史記》鴻門宴一節而加以附會。劉備的“偽如廁”,分明是效仿劉邦的尿遁故技;只是蒯、蔡欲效仿范增故智,怎麼會愚蠢到忘了前事之失,而仍疏於防範、懈於追蹤呢?
清初大詩家錢謙益認為司馬遷之史筆勝班固遠甚;如寫鴻門宴,司馬遷詳細描述了劉邦、張良、項羽、樊噲等對答之“家人絮語”、“娓娓情語”之類,班固卻全部忽略不記。錢鍾書認為,錢謙益沒搞清文筆與史筆的區別。司馬遷擅長設身處地、代作喉舌,班固則筆法謹嚴,不喜潤色增飾,所以不如司馬遷的文字有神采。可是文史有別,不能因此認為班固的史筆不如司馬遷。
龔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