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五感外鮮為人知的世界
一九七六年七月,唐山大地震前,大沽口海面的桅杆與船舷上降落一群群蜻蜓,任人捕捉驅趕,一隻也不起飛。灤南縣王益山的森林裡,老鼠成群結隊往外逃躥,小老鼠互咬尾巴連成一串。離唐山很近的北戴河蔡家堡村魚塘裡,魚兒紛紛上浮翻白,草魚都躍出水面,似跳芭蕾舞般在空中旋轉倒立。天津近郊成百上千蝙蝠大白天飛舞。
二〇〇八年五月,汶川大地震前,綿竹西南鎮檀木村出現數十萬隻蛤蟆遷徙,在一製藥廠外的路上,被過往車輛密密匝匝碾壓得慘不忍睹。汶川當地的野生動物園裡,動物們突然失控般,焦躁不安,不停嚎叫。
在自然災難面前,動物總是更為敏感,也似乎更有預兆。除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此五種感官外,動物是不是還具備人類所沒有的其他感知系統?這個本書探討的問題,把我們帶入一個真實存在卻又知之甚少的世界。
就如作者在序言部分說,很多動物的環境界和人類生活環境不同。牠們生活在人類摸不透的地方,例如混濁的河流、黑暗的洞穴、遠洋、深海、地底。和動物相比,人類有許多短板。鯊魚、鴨嘴獸、埃及穢蠅、扇貝、鯰魚、海獺、斑胸草雀、博貢夜蛾、歐亞鴝、海龜、海豹、蜘蛛等等,都有其特異功能,是人類身體無法企及的。人類雙耳無法聽到齧齒類動物和蜂鳥的超高頻音波,還有大象與鯨魚的超低頻鳴唱。人類看不到響尾蛇用來探測獵物的紅外線輻射,也察覺不到鳥類與蜜蜂眼力所及的紫外光。
科學家們追蹤研究動物的過程,了解到動物的其他感官,能帶我們看見世界更多元真實的樣貌。全書十三個章節,分別從嗅覺與味覺、光、顏色、疼痛、熱覺、接觸與流動、表面振動、聲音、回音、電場、磁場、統合感覺、瀕危的感覺景觀這些方面,探尋牠們的生存與活動,藉此了解牠們的生命。
閱讀每一章節,亦如同旅行一般,愉悅而又讓人震憾。作者多用第一人稱,以參與者的身份,和研究者一起,帶領我們到某一地點某一動物跟前,慢慢地欣賞和觀察某一動物的生活,甚或牠們誕生成長的過程。平淡的語言,敘述的口脗,畫龍點睛的提醒。帶我們進入令人眼花繚亂的動物感官世界。
在作者的筆端,動物就只是動物而已,不該是發展科技時用來扮演人類的替代品,也不是單純用來刺激人類發明創造的素材。只有尊重、謙卑地看待大自然,人類才能與生態更加和諧共處。就如美國自然文學家亨利 · 貝斯頓曾言:“動物如其所是,牠們具備了人類已失去或從來未擁有過的敏銳感官,生命中伴隨着人類根本無法聽見的聲音而存在。牠們不是人類的弟兄,更非從屬。牠們雖專屬於自己的世界,卻和你我一樣,都被困在生命與時間的網中,和我們同樣囚在這充滿美好卻也勞苦的世界上。”
輥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