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4年02月04日
第C06版:閱讀時間
澳門虛擬圖書館

雙面異鄉人

《讚美沉默》 作 者:阿卜杜勒拉扎克 · 古爾納 譯 者:陸泉枝 出 版 社:上海譯文 出版日期:2022年9月

雙面異鄉人

《讚美沉默》的主題,依然是“毫不妥協且富有同情地深刻揭示了殖民主義的影響及身處不同文化的大陸鴻溝之間的難民命運”,這句話同時是諾貝爾文學獎對阿卜杜勒拉扎克 · 古爾納的授獎辭。在古爾納的作品中,他的主題一直是對殖民主義與後殖民主義社會的批判,古爾納筆下的人物,他們的“異鄉”和“故鄉”相距千山萬水,但從“離散”到“回歸”,要跨越的卻是貫穿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的全部政治:帝國、殖民、種族、移民……在他筆下,這些流離失所的異鄉人總是很難融入英國社會,他們掙扎着生活在社會邊緣,不時為殖民文化的種種後遺症所刺痛:自戀的帝國主義心態混雜着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隱藏於傲慢的偽善面具之後。

他們被迫沉默,保持沉默,主動沉默,讚美沉默。“不是說沉默總比發聲有力量,但有時候沉默是唯一保存自我尊嚴的辦法。沉默也有其他的意味。如果你掌握着權勢,想要壓制他人,這時你想要的並不是沉默,是奴役、奉承和讚美;所以,沉默也意味着我不會臣服於你,我不會這麼說出來,但我保持沉默,在這個意義上,沉默指向了一個人不願為奴的意志。”

他曾在演講中發聲:“我們這一輩人,都是殖民主義的孩子……我們的晚輩有他們的後殖民失望要面對,也有他們自己的自我欺騙來聊以自慰,所以有件事他們也許不能看得很清……那就是,殖民史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與他的另一本同樣是殖民地難民題材的《海邊》相對樂觀的結尾不同,《讚美沉默》的主人公二十多年來一直試圖融入英國的都市新生活,他想討所有人歡心,卻活得身心疲憊。在他的心臟出了問題之際,遠在故鄉的母親寄來一封信告知政策的變動,邀請他回國探親。於是三周的探親時間發生的種種,像被壓縮成一場電影呈現在觀眾面前,把一個移民夾在被殖民的故鄉和殖民者的他鄉之間,兩面都格格不入的困境真實地呈現。雙面異鄉人的主人公,一面是在英國的時候,語調是諷刺又憤怒的,除了同居女友愛瑪之外,對一切都沒有歸屬感。另一面是回到故鄉非洲之後的主人公,發現自己此時已是徹頭徹尾的異鄉人,雖然家人尚在,但與當地的一切文化隔閡讓其格格不入。這種雙向性的隔閡是每個異鄉人的課題,但對於殖民地難民而言,則是被迫選擇的課題、一生的課題,且他們的處境更艱難。以至於最終,主人公從非洲探親返回英國,遭到愛瑪的遺棄,再次面對的異鄉化,就像他在機場落地丟了護照而被懷疑、被審視的那一瞬間一樣荒謬,離開了愛瑪與女兒的主人公,到底還是不是英國人?

坦白講,古爾納的結尾讀起來總覺得有點奇怪,這本《讚美沉默》結尾之處顯得有點囉嗦,刻意製造出一種對稱效果,而且明顯感覺再聊下去,有些使性子的蠢話就要出來了,但可能正是這樣,才能讓人在合上書的時候驚覺“我”不是我,“我”不是作者,現在是時候形成自己的判斷了。

我覺得古爾納在反覆嘗試寫結局,試着開闢一條新路,因為他的主題過於明晰,善惡毫無爭議,結局很容易落到那些人人略知一二的東西上去。但他架構的世界太完整了,他能在很早的時候就讓讀者適應他的規則,所以獲得了最後任性的權力。想起詹姆斯 · 伍德的一句話:“他們並不讓人感到失望,因為他們如此巧妙地用自己的方法、自己的各種侷限來調教我們,給什麼就吃什麼,要知足。”

過去三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古爾納創作了十部長篇小說,二〇二一年獲得諾獎之後,他幾乎所有著作的中譯本也在這兩年陸續面世,讓這個原本在內地一本書也沒有出版的作者,開始為中文讀者所熟悉。

花非花

2024-02-04 花非花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317926.html 1 雙面異鄉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