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冷經熱”的智慧
最近美國的《外交家》和《世界政治評論》雜誌均對中國在以巴衝突問題上立場“有明顯轉變”作專文分析。
評論說,以哈加沙戰爭爆發以來,“中國採取了令外間人有些意外的立場”。北京歷來的態度是支持巴勒斯坦事業,但自一九九二年和以色列建交以來,它一直與以色列保持着密切關係。多年來,中國譴責以色列在巴勒斯坦佔領土上修建猶太人定居點,同時與以色列保持着重要的經濟關係。
以色列是中國基建和技術投資的重要目的地,中以關係常被形容為“政冷經熱”,儘管政治目標不同,但中國和以色列在過去十年,的確加深了經濟聯繫。值得注意的是,據美國企業研究所(AEI)的中國全球投資追蹤報告,二○一五年至二○一八年,以色列是中東國家中,中國投資的最大接受國。而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 China Connects數據庫資料顯示,儘管以色列尚未正式簽署“一帶一路”倡議,但中國在以色列投資的“一帶一路”倡議和類“一帶一路”項目,比區內任何其他國家都多。由於以色列是發達經濟體,對關鍵基礎設施相關項目,有嚴格控制,中國在以色列承建的大量基建項目,包括港口、地鐵、電力供應等,全都由國有企業承擔,令人更覺矚目。同樣地,以色列吸引了中國在其先進科技領域的大量投資。中國鼓勵私營企業投資以色列技術,自二○一四年以來,中國私企在以色列的投資,與國企投資同步增長。
以色列之所以對中國敞開懷抱,其駐華大使館和四個領事館,不遺餘力地推動兩國投資及貿易,猶太人在商言商性格表露無遺:他們需要中國的龐大市場和中國的基建力。
(中以關係的微妙變化 · 一)
沈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