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咖啡店
客人初次到我家,發現架上的黑膠唱片,多會跟我確認它們是否黑膠唱片,並露出一副驚訝的樣子。年紀大一點的,會說很久沒見過,以前家中也有,收藏了哪些唱片等等。誰會看見別人的米缸有米,會驚訝他吃飯?黑膠唱片雖不至於是我的飯,也算是間中享受的意粉,在我的年代,黑膠唱片曾經是米飯,是樂迷主糧,現在幾乎成了“異國佳餚”。
黑膠唱片應該沒有可能再成為主流,非主流卻有非主流的生存空間,除非小眾得淒涼。小眾興趣絕對比大眾興趣有更多趣味可能,而在眾人眼中,小眾趣味可以是品味及個性的體現,黑膠唱片其實不算小眾,應該屬於“中眾”,在不少地方都會見到。由牆上的裝飾品、手機App在播放音樂時出現的黑膠唱盤模樣的設計,及早前香港旺角一間售賣不少黑膠唱片的唱片店開分店,我們應該可以感受到一股勢不可擋的黑膠浪潮。
對樂迷來說,音樂是不可少的精神食糧,邊欣賞美食邊聽音樂的話,實在是兩全其美。餐廳播音樂很普及,有些地方還有現場表演,但以黑膠唱片作為主題的地方不多,早前香港開了一間,似乎就這麼一間,日本卻蠻多音樂咖啡室或酒吧,爵士樂佔主,甚至有攝影師取材推出了攝影集(如北愛爾蘭攝影師Philip Arneill的《Tokyo Jazz Joints》),且還有紀錄片(如日本的《Jazz Kissa Basie》)。澳門又如何?
最近樂見澳門有一間以黑膠唱片作主題的特色咖啡店,店名的靈感來自現代一般唱片的主流轉速(每分鐘三十三及四十五轉)。雖然是小店,但氣氛不錯,音響不俗,那裡的黑膠唱片以古典樂為主,格調輕鬆中見高雅。
李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