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名醫的金石良言
兒子出生時腦缺氧,長大有多動症。在妹妹安排下,六歲左右我帶他到香港看她的老闆,前青山精神病院院長鍾祖文醫生。第一次應診,醫生囑我盡量不要給兒子接觸電視。何解?“擔心他不懂是非黑白,不知道是做戲,模仿節目的暴力和男女親密行為。”我問醫生:“孩子什麼時候才會懂性?”“多教育,直到他有羞恥之心。”看我神情愕然,醫生解釋:“人有羞恥之心,便知所行止,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逾矩。”
名醫的這番話,用在今天,作為父母的育兒基本法,也擲地有聲。不過,盡量勿接觸電視應改為延後手機使用年齡,保護其不受網上欺凌、色情暴力內容污染,甚至墮入犯罪陷阱。近期常見報上刊登學生犯罪新聞:洗黑錢、走私、運毒、詐騙……更有無知者網上裸聊,遭人勒索。這在手機普遍使用之前,都是匪夷所思的事。過去家長只須管好子女交朋結友,留意他們和什麼人往來,基本便可安心。今天的小孩難教,其中一個原因是網絡世界危機四伏,你不知他們在網上結識些甚麼人;網上爭執多,傷害人無所顧忌,往往一言既出駟馬難追。無論是得罪人或暴露無知,引來嘲諷都已成事實,成了心中的疙瘩。孩子不說,父母不知。
自己經歷青少年成長期的心路歷程,感覺最想吃的是後悔藥:迷茫的年紀,未知的前途,常為自己做過的事行過的路頓足。今人受網絡語言影響情緒和生活,甚至做出傻事者,並不少見。不單少年如是,成人也難免。
常告誡自己:少花時間在社交群組說三道四,“發表高見”;多與努力學講話的兒子操練情境對話,權充語言治療師;扯大嗓門和失聰的老公談開心與折騰旅行往事,免他患老人憂鬱症,都可以增加自己的快樂指數。
(管好你的手機 · 四 · 完)
沈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