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死編劇
繼九十年代、十五年前,荷里活編劇再次走上街頭抗議。為何總是編劇,而不是演員、導演?
說到底,都是薪酬。不僅是荷里活,全世界編劇皆不被尊重;人人說劇本是一劇之本、電影靈魂,但誰會重視?在荷里活,編劇所得的酬勞可能僅僅夠短時間的生活開支,難以長期維持生計。但演員待遇仿如神級,酒店一晚食宿,可能等同十幾個編劇的薪酬。湯告魯斯演一齣電影的酬勞高達二千多萬美元,可以夠一個平民一生的生活費。
串流平台的普及,影視作品需求量大增。但編劇未見更多得益,皆因片商為省成本,將原本聘請八至十位編劇創作一套影視作品,降低到三至四位,因此爛片愈來愈多;編劇酬勞在許多時候被拖欠,片商總是有諸多藉口;編劇地位之弱,可想而知。
今次罷工能否像上次延續至百日,現時言之尚早。然而多個脫口秀節目已被逼暫停,改播舊節目。連Marvel的超能英雄新片《幽靈刺客》也正式宣佈停止製作,整個MCU進程肯定被拖慢。
是次行動由編劇工會發起,還有人工智能的議題。編劇們擔憂自己的飯碗被人工智能奪走,提出了明確的條款,但片商不肯承諾,這其實暗示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的編劇一員。人工智能可以將觀眾喜愛的元素拼合成劇本,提供一個可以賺錢的初稿,但那會是好劇本嗎?這至少說明影視作品水平逐漸劣質化,少了人性,少了主題。這是編劇問題還是片商問題?
好的劇本,不一定等同好電影;好的電影,劇本一定好;然而電影工業千奇百怪,觀眾普遍看的是明星、特技、動作,片商亦投其所好,倒模製作商業片。作為製造電影靈魂的編劇,卻變得可有可無。究竟誰殺死編劇?
高 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