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常之後
被困三年,一旦鬆綁,人們最興奮雀躍的,是急不及待衝上雲霄,外遊去也。什麼是疫中最大的損失與期望,昭然可見。寫稿時,口罩令尚未廢除,但聽聲氣,已去此日不遠矣。想像人人除下口罩的那一天,走在路上,會相見如隔世?想像到處都是舒坦的笑臉。
三年的異常歲月,是城市的集體陣痛。七百幾萬人困在海隅,恆常的生活模式被打破,而幾年積聚下來的種種,今天是否可瞬間拋九霄?有什麼東西是可貴的?不妨檢視一些有趣的枝節。
鄰埠先後五波的疫情高峰期,陸續出籠各種限令。出門兩件事,口罩和手機非隨身不可。偶然是出得門來,路人投以奇異眼光,熱心的婦女會輕聲提你一下,忘了戴口罩啊;有時是入得店門,好心職員會馬上送個口罩來應急。守望相助呢,疫前紛亂的大城,難得一見。
電影院的早場,是長者的樂園。疫情之間,決心維持生活質素的觀眾,會發現偌大的影院,往往只三數人“雄踞”。我曾在入影院前,見一人在門外遲疑失措,見我步入,才大大鬆了一口氣,喃喃自語:我以為走錯了。
午飯時間,疫前餐廳往往要預訂要排隊,限時進餐,匆忙換枱,冀迎進新客。打工仔難稱吃得愉快。瘟疫一來,大家改為自攜飯盒或叫外賣,於是外食不再限時,且招呼特友善。話說鬆綁之後,最快改過“前非”的,便是這餐飲業。至於晚飯,往日的酬酢不再,甚或改為在家工作的,人們都可回家吃飯去;家人能每天共聚飯桌,在大城,最是難能可貴。
疫中市面行人零落,空氣清新,遠望山水明亮,視野開闊,讓人心情硬好。生活由繁變簡,少了眾樂,多了可以獨處的時光,是面對自己的好機會;回家脫下口罩,對鏡自問:我是誰?多年之後,這會是最有趣的疫中體驗。
漫長的折騰中,學到什麼新名堂了?網課、視診、快測、血氧儀、核酸檢測。
吳淑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