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流不息
記錄聲音的技術出現前,人們聽音樂只能在現場親耳聆聽,無需媒介及載體。錄音技術出現後,隨科技發展及不同年代的需求,先後出現各式各樣的媒介及載體,由遠古的蠟筒,演變成扁平的唱片,材質越來越耐用,也有不同速度及相應的聲音載量,之後不只有物理的刻錄,電子方式的聲音記錄方式也出現了,大型的開卷式磁帶及小型的卡式錄音帶是比較普及的載體,隨後風騷至今的數碼錄音技術可說巔覆了我們欣賞音樂的習慣。
無論通過哪種載體,我們喜歡何時聽音樂也可,甚至隨處可聽,好像我用手機在商場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就是一邊打字、一邊聽預先複製到手機的音樂檔案。不過,手執唱片,或手握載有音檔的手機也好,未必是賞樂王道。載體固然實在,現金也令人安心,但為甚麼越來越多人使用電子貨幣、擁有電子錢包?答案基本上只有兩個字:方便。
除了可以通過唱片、磁帶、記憶體等等載體來聽音樂外,還可以通過媒介如傳統電台或網台,只需開收音機或上網就可以聽到音樂,比實體載體方便,但難以隨心所欲。近幾年發展蓬勃的串流服務則解決了此缺點,只需付服務費,數以千萬計的歌曲想聽就聽,且聲音質素越來越高,有評論更認為比傳統載體更優勝,對我這老派樂迷來說,實在難以相信。
當年由黑膠唱片過渡到鐳射唱片,資深樂迷抱怨還有很多黑膠錄音未再以數碼形式面世。四十年過去了,仍有不少舊錄音尚待發掘轉“形”,現在的串流同樣未能包羅萬有,但對習慣了拍卡、掃碼付款的樂迷來說,串流就是王道,不需地方放碟,無須苦找唱片,不用假手於人,只有隨想隨聽、無形無相的偌大音樂寶庫。
李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