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沉船的前世今生
老是覺得,考古工作就像偵探追查懸案,抽絲剝繭,拆解謎團。因此,每當看到考古學家要就某處遺址着手進行發掘研究工作時,總是有種期盼:這一次,將有什麼歷史懸案要被偵破呢?
上月底,一艘靜躺於長江口水底逾一百五十年的木帆船,被打撈上水面。從今年九月初至十一月中旬,考古學家及工程人員,經過七十多天的海上施工,運用由我國工程技術專家研發、世界首創的“弧形樑非接觸文物整體遷移技術”,終令這艘清同治時期的木質沉船成功整體打撈出水。這艘被命名為“長江口二號”的古船,將移置往上海船廠舊址船塢,展開後續文物保護與考古發掘同步進行階段。
“長江口二號”其實早於二○一五年已被發現,但因船底深陷於水底五點五米淤泥之中,要解決不少技術困難方可打撈。經歷過往七年持續的水底勘探工作,測度得船長三十八點一米,共有三十一個艙室,船艏(船的前端)、左右舷、主桅杆等結構完整;而考古人員初步小範圍清理其中四個艙室,均發現有景德鎮窯瓷器等精美文物。上海市文物局發佈了當中一件文物的照片:清同治景德鎮窯豆青地堆白青花松下高士圖雙耳瓶,清麗秀美,造工精巧。看來,這艘是外貿商船,當年在駛離中國之際,於長江口遇上意外,就此沉於水底,一睡百五年。
世間事物,都是各有故事的。這艘船什麼時候、在哪兒建造的?又是哪位富商擁有?運載什麼貨物?曾到過哪些國家呢?……
這艘船的前世,在一個半世紀前戛然而止於長江口;而它的今生,當會在考古專家和相關文物單位工作人員的努力下,得以延續下去,成為中國文化瑰寶。
彭海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