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11月19日
第A09版:澳聞
澳門虛擬圖書館

(新聞小語)耐心代體罰 親子弭矛盾

耐心代體罰 親子弭矛盾

一名男子疑因管教及學業問題,用衣架體罰十歲兒子。據警方所指,嫌疑人體罰行為持續相當時間,暴力程度越趨加重,涉嫌觸犯家暴罪。該父親出發點是想教育兒子,只是以錯誤方式“催谷”子女成材,結果教仔變成家暴。稚子何辜,暴力非但不能解決問題,長遠更會影響小朋友身心成長。

今時今日,部分家長仍會認為,以高壓手段、採用適量的體罰教仔有必要。以打手掌為例,單方面覺得在孩子的皮膚留下些少紅印,不會有太大問題。但許多個案顯示,家長施以體罰,都是由最初的輕微,慢慢演變成嚴重虐兒。特別是當下手段不見效,又或小朋友出現反抗情緒,家長便會把體罰升級,為的是要有所謂“足夠”的阻嚇力。

體罰或能令孩子服從一時,但不是有效管教孩子的方法。時移世易,更多的學術研究顯示,在年幼時經常受到體罰,會對孩子人生有長期的負面影響,長大後容易產生焦慮、抑鬱等精神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體罰不單局限在身體傷害上,羞辱性的行為和言語,也會使孩子留下深刻的創傷,影響將來與他人建立關係、自信心,個人形象低落、自暴自棄,甚至克服不了過去受創的經歷。這種經歷會在心底裡留下烙印,最終令自身成為下一個施暴者,惡性循環。

隨着時代進步,孩子在不同的發育時期,都可透過各種渠道及方式,如書籍、電子產品,或透過同輩接觸各類型資訊,很快便建立起自身思維,對事物會有一套個人想法。倘父母再沿用傳統教養方式,過分訴諸權威,日子久了,只會造成反效果。輕則令雙方矛盾日益加劇,嚴重可能會衍生家庭倫理悲劇。

疫情下,失業率不斷攀升,很多家庭都面對着不同程度的壓力。生活迫人,尤其雙職父母,短時間未能平衡工作與家庭生活,不斷產生無力感,人之常情。一家人相處的時間多了,亦難免會產生磨擦。“愛之深、責之切”。世上無完美的父母,一時爭執,互不相讓,可能悲劇收場。相反,對待子女若採取寬容的態度,多點耐心,凡事多站在對方角度去想,遇有意見分歧,不妨互訴心聲,諄諄善誘,在親子關係上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夏 耘

2022-11-19 夏 耘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227928.html 1 (新聞小語)耐心代體罰 親子弭矛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