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情緒管理?
阿欣是一個心思細密的員工,做事認真負責,但常常因為顧慮太多,一方面擔心同事的想法,又要顧及上司的要求,還有自己的表現是否稱職等等,使得她不時陷入左思右想的情緒而悶悶不樂。上司跟她討論工作時,鼓勵她要學習情緒管理。
阿強是一名中學生,最近有幾次跟同學爭吵,細問之下發現阿強比較衝動,常常沒有聽同學說完就認為同學對他有偏見而發生爭吵,導師開導他的時候鼓勵他多學習情緒管理。
小梅剛剛上幼稚園,父母發現她多愁善感,因為一點小事就傷心地哭起來,例如打翻了一點牛奶、找不到自己的玩具,情緒波動且久久不能平息,父母想着是否要帶小梅去參加情緒管理班。到底甚麼是情緒管理?為怎麼成年人、學生甚至幼兒都要學情緒管理,怎樣才是好的情緒管理者呢?
首先讓我們對“情緒管理”進行自由聯想,你會想到甚麼?好脾氣、能承受壓力、自己騙自己、彈性大、心理大師、泰山崩於前不形於色、沉得住氣……當中有部分是情緒管理良好的行為表現,但也有一些是我們的迷思。
討論情緒管理前要先知道情緒智商,一九八三年,心理學家加德納教授(Howard Gardner) 提出了多元智力,指出除了傳統智能 (IQ),例如邏輯、語文、記憶等能力以外,人際及社交智能也是組成智能的重要因素。多元智能的概念深深影響近年的教育發展,坊間各式各樣的情緒班、社交班如雨後春筍。而將情緒智商 (EQ) 變成大家耳熟能詳的名詞,則全靠丹尼爾高曼教授 (Daniel Goleman) 於一九九五年出版的一本暢銷書《EQ》。當年的研究發現,高的EQ與職場的表現有着明顯的相關,此後一般企業在招聘人員,或者年度工作評核時,也開始加入了相關的能與別人合作、人際關係、情緒管理等項目。
筆者認為情緒管理就是提升自己的情緒智商,而情緒智商越高,社交能力、人際關係也越流暢。回想日常生活,我們很容易理解,良好社交關係的基礎就在於我們是否善於覺察到自己的情緒,以及理解別人的情緒,並做出對自己仁慈及對人友善的回應。
只有當我們對自己及他人的情緒敏感度了解得更準確,才能更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而非強忍感受、壓抑感受或衝動地不被情緒帶着走。
在上述的故事中,良好的情緒管理表現會是這樣的:阿欣能適度地顧及其他人的想法,但憑着經驗讓自己作出決定,不會讓自己陷入兩難;阿強能更有耐性聆聽別人的想法,用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事情,減少誤解別人的意思;年幼的阿梅會懂得表達自己的難過,也明白時間終會過去,已發生的事情不會改變,那麼就能回到當下好好生活。
下一篇,我們將繼續討論怎樣培養自己的情緒管理能力。
澳門心理學會
德 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