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醫療廢物大增
環諮委倡使用可降解物料
【本報消息】新冠疫情影響下,工商業及旅遊活動大幅減少,本澳城市固體廢物量有所下降。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婦聯總會常務理事徐家頴關注到,在防疫常態化下,醫療廢物大量增加,以及當未來經濟活動逐步復常,固體廢物量會否出現反彈。期望當局能思考應對措施,減低對環境的潛在威脅。
徐家頴表示,“源頭減廢、資源回收”是特區政府推動固體廢物處理的主要方針,近年先後通過限制提供塑膠袋,禁止進口及轉運發泡膠餐具、膠飲管等,以及建立“建築廢料管理制度”,推動源頭減廢;透過增設智能回收機及環保加Fun站點等,鼓勵居民實踐資源垃圾分類回收,工作值得肯定。
但在疫情下,本澳環保工作亦受到影響,有居民反映現時環保回收等服務暫停,家中屯積不少可回收的資源廢品,亟待清理。抗疫期間社會消耗並產生大量一次性的醫療廢物,如醫用口罩、衛生防護用品、快速測試包等,當中部分亦含有難以降解的塑膠物料,對環境構成影響。
為更好在日常生活中推動減廢習慣,隨着現時工商業及居民活動有限度放寬,徐家頴提出以下建議︰一、考慮將廢物回收服務及站點作有限度開放,或透過電話及網上預約,讓居民能回收家中屯積的廢品;二、疫情下,不少人選擇外賣,建議當局持續多向居民及食肆呼籲及宣傳,減少使用和提供一次性餐具,使用外賣自取時多自備環保袋等;三、在確保公共衛生安全的情況下,參考世衛組織應對海量新冠疫情醫療廢物的部分建議,使用生態友好包裝、可生物降解材料的防疫用品;四、有序推動生活垃圾收費制度的有關諮詢和措施,謀求社會共識,落實污染者自付原則,實現《澳門固體廢物資源管理計劃(二○一七至二○二六)》中提到,將人均城市固體廢物棄置量減少約三成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