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藝術風格的紅街市
田中泓
三月尾,運作超過八十年的紅街市暫停營運,接受為期兩年的大規模維修。這座現代建築突然成為許多居民的打卡點,建築物的特色及如何保育,成為許多媒體的關注內容。
紅街市的建築風格,是被稱為裝飾藝術的二十世紀初的設計,雖然風格名稱帶有“裝飾”兩個字,但實際上,該風格並不主張採用傳統的裝飾元素,建築物的設計強調功能性。
得到這樣矛盾的名稱,是因為該風格首先應用在一九二五年巴黎舉行的“裝飾博覽會”,在會場的許多展館,採用了一種非常現代、強調功能性,利用材料的紋樣和顏色作為裝飾的風格(見上圖)。這種後來被稱為裝飾藝術(Art Deco)的風格受到當時上流社會的追捧,逐漸成為一股潮流。
當時許多公眾建築物,包括電影院都採用這風格。
澳門的紅街市,一九三四年由祖利奧 · 阿爾伯圖 · 巴斯度(Julio Alberto Basto)設計,飛南第(B. de Sena Fernandes)負責工程結構,以現代建築藝術語言,將街市設計為一個平行六面體,中間有高高的鐘樓,平面對稱佈局,四個屋角建有角樓,外牆有凹槽方柱,牆上開着橫向的矩形大窗,整座建築採用直線,營造簡潔沉實的風格。建築物外牆採用“外露紅磚”,因此在色彩上營造出非常奪目的視覺效果(見下圖)。
這樣沉實的幾何造型,其實源於古代的紀念物,尤其是古埃及的神廟。
街市內部,從年長的檔主得知,曾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有過一次大規模維修,之後都是小修小補。
紅街市是本澳營運至今的二十世紀現代建築物,接受大規模的保護維修,是延續其功能的安全基礎。
tianzh.mo@gmail.com
http://tianzh.blogspo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