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戒
人類面對饑荒和疾病時是脆弱的。“即使國王和貴族也難以避免——明白人生靠不住,因此必需充分享受。生活在對饑荒恐懼中的人們,總是在有機會時吞下盡可能多的食物,因此在大多數關於宴會的記載中,對數量的強調超越其他一切的特徵。”《查理曼大帝的桌布》有一章專門說宴會和齋戒,作者認為,沒有忍受過飢餓和惡劣的食物,就永遠不能真正理解宴會的含義。故而,齋戒在宴會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如同別離後的相聚,失敗後的成功,截然相反的感受更增添了成功或相聚的快樂,飢餓後的美食更能令人滿足。在富足的社會,沒有饑荒的年代,飲食與生存的關係更疏遠,人為地進行限制餐飲的齋戒,在食物過量供給的環境下,“齋戒成為一種抵制墮落價值觀的方法,一種淨化”。
《查理曼大帝的桌布》特別提到,在中國,新年期間有的富裕家庭會進行齋戒。其實在古代中國,帝王、官宦、平民在正式祭奠前都會齋戒、在還願時會齋戒、宗教戒律也要求齋戒。
今天的中國,帝王早已消失,不用祭奠什麼,當然也就不存在為祭祀而進行的齋戒。宗教原因的齋戒是長期存在的,理論上,出家人戒食葷腥,而佛教徒也會有選擇性地吃齋念佛,有長齋,也有擇日茹素。
以往,西方基督教七宗罪裡,暴食是其中一宗罪,因為它不可避免地會引起性慾。所以基督徒以禁食來懺悔齋戒時,也要禁慾。其時的小齋是不得食用溫血動物的肉,只能吃魚蝦貝殼類冷血動物。而大齋指一天只能吃一頓飯,清晨和晚間可以吃點零食,其他時間只能喝流質。
當然那時,他們也還會有各種藉口吃肉,這個,下回再說。
(上)
谷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