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主動參與才會有改變
家住的大廈有一層原先是用來活動的,但最早期被發展商佔領,一直處於低限度應用。到了大概十年前,有懂法律的住戶主動出擊,才終於把樓層的使用權爭取回來。幾年過去,那活動層也漸漸多了住戶用作活動,實現了原先應有的功能。
老房子沒有會所,遇上像疫情嚴重時居家防疫,也漸漸發現這樣的活動空間對住戶來說有多重要。一些有小孩子的小業主,都希望活化空間,在先前一直丟空的地方設置一點康體設施,然後,問題就來了。
都是大廈住戶,但人在不同樓層生活,家庭組成不一樣,考慮一件事的重點就會不一樣。接近活動層的用戶可能擔心活動多了會吵到他們;沒有子女、很少使用活動層的住戶會覺得沒有必要,本來無一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生怕涉及安全和開支的問題,一旦要添置設備或增加管理費,會覺得自己白付錢。相反,那些想大廈增值,能賣更好價錢的業主、那些有年輕子女的住戶,當然就不介意有更多大廈配套了。
這其實就像是城市的管理和國家的治理,事情那麼多,任你的想法再好、再無私,很多人首先是想自己有無好處。想要推行一件事,首先你要有群眾基礎,也就是能充分說明群眾之中有這樣的期望,其次是說服掌管決定權的機關,如果一切順利那當然很好,但往往一個管理團體裡面,一定有進取和保守的勢力。傳統而行之有效的方法,還是得要有人在事前逐一溝通,爭取支持,事情才比較好通過。這也是為何我們都在鼓勵有心改革的人,積極參與到各種與自己有切身關係的事務裡頭,學習這種討論和彼此說服的活動。
很多想改變大廈現狀的人,都不願犧牲時間參與到業主管理機關去,聲音無法傳達,改變便難以發生。大廈管理是這樣,大概城市和國家的管理也是這樣。
陸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