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奧的意義
研究小組對包括北京在內的二十一個冬奧主辦城市進行預測,評估雪量不足、下雨、濕雪狀態及難以忍受的高溫低溫,這四項會對比賽構成風險的因素後,認為在目前溫室氣體排放的速度下,到本世紀中葉,只剩下四個城市在氣候條件上適合再舉辦冬奧,分別在美國、挪威和日本。而去到本世紀末,更只剩下日本的札幌能夠在氣候上可靠地為雪上運動競賽,提供公平和安全的條件。
不過,研究亦指,如果能夠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控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比工業革命前水平,上升不超過攝氏一點五度,去到本世紀末的時候將會有八個城市擁有“可靠的”氣候可再舉辦冬奧。
【摘自:〈研究指若不大幅減排#本世紀末僅札幌適合再辦冬奧〉,NOW新聞,二○二二年二月三日】
冬季奧運會開幕,大家無不關注各國運動健兒如何在比賽場上大顯身手、衝擊奬牌。但撇除比賽成績外,冬奧本身的存亡都值得你和我留心。
根據研究報告,若然不能好好控制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到本世紀末時,全球就只剩一個地方可以公平、安全地舉辦冬奧。換言之,比起青黃不接、運動項目的技巧失傳等因素,氣候暖化問題對冬奧的影響更為迫切和深遠。
你或會認為:我既不是運動員,又對運動比賽沒興趣,沒有了冬奧又與我何干?當然不是。冬奧能否舉辦就好比“顯影劑”,但假如我們將此事放在全球暖化的脈絡中閱讀,它所能映照出的是全球暖化危機、“沒有冬天”這事與我們的距離究竟有多近。
冬奧的意義早已超越各國在奬牌榜上的名次,甚至已不受“體育”二字所限;它所訴說的,其實是一個全球暖化危機的故事。
穆 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