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構教育未來:革新
接續上期,UNESCO的《一起重構我們的未來:為教育打造新的社會契約》報告指出,未來教育應該傳承兩項基本原則:終身優質教育權的確保,以及教育作為一項公共事業和共同利益的加強。在此基礎下,《報告》指出若干關於革新教育的五個建議:
第一,教育應圍繞合作(cooperation)、協作(collaboration)和團結(solidarity)等原則加以組織。為了回應當前越趨分化和分裂的世界文明、文化和政治局面,《報告》強調教育的功能應該更多關注消除成見、偏見和撕裂。指出教育除了發展學生智力外,更應同時發展其同理心和同情心。除了認同自己民族文化外,更應同時理解其他文明與文化,對不同價值、觀點和取向更多的包容與接納。這些都是跨越國家、文化和民族藩籬,共同以合作、協作和團結的態度改造世界的基礎。
第二,課程應注重生態(ecological)、跨文化(intercultural)和跨學科(interdisciplinary)學習,以助學生獲取和創造知識,同時培養其審辯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人類與其他生命不再是支配關係,套用基督宗教的說法,神創造人是為了讓其管理世界萬物。人類對自然萬物的予取予攜終將使其滅亡,重新平衡我們與地球的關係,包含從生態學的角度去理解人類的課程變得相當重要。另一方面,自媒體的盛行導致越來越多錯誤信息(misinformation)的傳播,迴聲室效應(echo chamber)使我們聽不到(或不願聽到)不同的聲音。《報告》指出,教育應普及科學素養、數字素養和人文素養,並培養學生辨別真偽的能力。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政策更應促進積極的公民意識和民主參與。
第三,作為一項協作性的事業,教學應進一步專業化,教學工作中,教師作為知識生產者以及教育和社會變革關鍵人物的工作應得到認可。《報告》強調,教師的教學工作應該朝向協作和團隊的方向發展。單打獨鬥、缺乏分享和交流的課堂教學並不能促進教育工作的專業性。同時,教師需要更多對知識的反思與研究而非盲目跟隨,需要更多對知識的創造而非純粹的複述。為實現上述目標,教育制度應給予教師更多的自主權和自由度,鼓勵並創造條件使其提升自身專業性。
第四,學校承載着支持包容、公平以及個人和集體健康的職責,應成為受保護的教育場所,同時還應重新規劃學校,以便更好地推動世界向更加公正、公平和可持續的未來轉變。《報告》倡議,學校應該成為匯聚多樣化人群的場所。學校不只是中小學生學習的地方,而是作為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一個中心;學校的建築、空間、時間表、學生分組都應該重新規劃;資訊科技應以支持學校為目標而非取而代之;學校應該是人權保障、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第五,應終身享有並擴大在不同文化和社會空間中接受教育的機會。教育應該拓展至人生的各個階段,不同年齡的人都應享有優質教育的機會。《報告》認為,應加強各國政府承擔更多的教育責任,加強教育投入及實施監管的能力。
(未來教育 · 三)
一 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