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2022年01月31日
第C05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終身學習究竟學甚麼?

終身學習究竟學甚麼?

終身學習,顧名思義就是終其一生在學習,正所謂學海無涯,人生便是一個學習過程,多學些知識與技能不是很好嗎?有政府資助更是何樂而不為呢?對於澳門居民而言,持續進修發展計劃、終身學習奬勵計劃、長者書院等都是耳熟能詳的,或多或少會報讀過某些課程。但如果我是“躺平族”,又是否可以選擇向終身學習說“不了”?

終身學習在各地走紅,遍地開花,絶不會無緣無故,這或許可以從國際何時開始關注談起。

國際開始關注可以追溯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學者保羅朗格朗(Paul Lengrand)已提出終身學習的觀念,認為未來社會必須要不斷學習。但真正具影響力的還是需要聯合國出手。一九七二年富爾(Edgar Faure)聯同美國與前蘇聯等數國的教育專家,共同發佈了《學會生存/發展:教育的今日與未來》報告(Learning to be: 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nd Tomorrow),又名《富爾報告》(Faure Report),這位當時任職法國教育部長及後成為法國總理,在終身學習的推動上不遺餘力,當然也有着“自肥”的因由:全球面臨着各種重大的挑戰,包括民主社會的危機。報告起首便說明原委,為了應對民主價值的問題而來,指出未來的孩子要迎接如此複雜多變的挑戰,就必須要終身學習,所以學習環境不單要在學校內,更要伸展至校外環境,國家必須建構學習型態的社會環境,促成國與國之間的合作。這放諸冷戰時期,不難理解報告用意更多希望促進國與國之間的了解。

可以這樣說,終身學習從開始便希望推動全球人類共同參與。所以,人縱然有說不的權利,但並非國際社會所樂見。報告提出了很好的想法,呈現了宏大的藍圖。但報告出版後只聞樓梯響,直至臨近千禧年,才真正受到各地政府關注。

一九九六年,前歐洲委員會主席德洛爾(Jacques Delors)等人向聯合國提交了《學習:內在的寶蔵》(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報告,也便是著名的《德洛爾報告》(Delors Report)。他將終身學習的理論,化為更實際的行動方式,並提出了教育界耳熟能詳的四大學習關鍵:學會求知(Learning to know)、學會做事(Learning to do)、學會共處(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學會生存/發展(Learning to be),作為歐洲的一把手,也注意到網絡時代方興未艾,把終身學習和掃除電子文盲間作出連結,可見其獨具慧眼,至於長者學習、遠距離教學、E-Learning、ICT、網上學習等皆是後話。

事實上,終身學習或學習型的城市並不是甚麼新鮮的觀念,學者Norman Longworth認為最早可以溯源至古代,如柏拉圖已提出:教育是由出生到臨終的一個歷程,便與當下終身學習的觀念無異。但與古代不同,現在國際社會所提倡的終身學習其實不只是針對學校教育,更是從社會總體規劃入手,持分者如學校、高等院校、成人教育機構、企業、工廠、圖書館、博物館等都可以全面配合,這是由理論走向制度化。

而這位已被學界奉為神壇級別的人物也是身體力行,為全球各地規劃學習型城市,更開發一套評量工具(Learning Cities Audit Tool),有關量表細緻勾勒出學習城市的不同評估面貌,如城市的基本資料、城市如何建構學習區域、城市/區域的參與度、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性等,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上網搜尋。而其提倡的學習型城市、學習階梯,以及學習區域(Learning Region)早已被國際社會奉為終身學習理論的圭臬。經由國際學者與各大全球組織、政府的理論與實踐底下,終身學習不單純是鼓勵人學習,更是國家推動城市轉型的主要方式。

與所有新興理念類近,終身學習也具有兼容性的特質,作為達成未來城市的過渡手段,少不了與其他新興觀念結盟,例如創業。根據聯合國終身學習研究所於二○二一年最新發表的《學習型城市的創業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for Learning Cities)報告中表示,創業是學習型城市的核心元素,並與終身學習的關係密不可分。如何提升市民對創業的認知;讓教育與未來所需的知識與技能連結;鼓勵和支援婦女個人的發展;強化國與國之間的交流,分享成功經驗,都是創業教育的重要方針。對比於創業看來,終身學習是先佔了“C位”。

國際社會推動終身學習已有數十年,由過往視為教育問題,到定性為社會政策,藍圖漸現。終身學習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社會機制,背後除了有政府政策的支援,更與當地的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系統等掛鈎。學習目標也漸由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轉向集體主義(collectivism);對象也由過往只關注年輕人與長者,延伸至囚犯、更生人士、移民,以及有特殊需要的殘障人士。學習內容因地制宜,但離不開社會發展與發揮個人潛能兩大方針。社會欠缺甚麼?未來的技能會是甚麼?個人想學的是甚麼?平衡個人所需與政策所求,正是終身學習發展的 “初心”,而國際社會對未來發展也作出了相應的提示,謹列頗具參考價值的兩點。

新近的研究報告指出,歐亞在推動學習型城市方式有別,亞洲的學習型城市模式主要是基於建立社區關係而來,常用的方式如設立社區中心或以社區為中心開展;相對地,歐盟則以學習區域為主(這裡的區域指跨區或跨國),並視此為促進區域創新與競爭力的關鍵,包括民營與企業。

全球化促進人口的流動,移民能否融入當地發展是未來城市的重要基礎。如何有效觀察移民是否能融入城市中,可從以下數個層面:經濟、文化、社會、健康、教育、政治、公民、空間、媒體的作用,以及公共空間對移民的歡迎程度等,未來的終身學習發展應該作為上述層面的橋樑,促進移民在當地的融入。

藝 康

2022-01-31 藝 康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72027.html 1 終身學習究竟學甚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