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警告三大危機
對印度而言,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並非一時三刻可以做到。所有原設備生產商現在壓力極大,要努力尋找中國之外的供應商。但說到底,每一個選擇都同錢掛鈎。由於規模生產優勢向中國傾斜,中國產品就是更有競爭力。未來幾年,外國客戶很難轉向印度購買零件。隨着第二波、第三波的疫情殺至,印度各邦各市不少製造業及經濟活動幾近停擺,這就造就了在防疫上做得更好的中國的好機會,於是更多中國商品出口到印度。
所以說二○二一年首三季對華入口數字同比大增五成多,聽起來很觸目驚心,但是一位印度汽車模具公司的老闆說,國人應該理性對待現實。在全世界都給疫情弄得筋疲力盡之際,防疫做得最好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看起來形勢一片大好。但是有“國師”之稱的中國經濟學家、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在早前的一個論壇上警告,未來幾年可能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最困難的時期,將面對債務危機、產業鏈遷移、碳衰退三大挑戰。
李稻葵是各界推崇的經濟學家,同時備受官方器重,多番在研討會上向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克強建言獻策。所以內地最近主動引爆地產連環債務,及嚴控地方政府債,應是聽從專家之言。李稻葵預言,發達國家在疫情中進一步認識到,不能過於依賴中國,因此在疫情放緩後會付諸行動,把中國境內很多生產力逐步轉移到其他新興市場,中國不可以掉以輕心。
未來,西方發達國家極有可能聯合起來,以政治理由對中國經貿進一步施加限制,為產業鏈遷移推波助瀾。
印度是否因此而得益?中國能否守得住產業鏈市場?疫情過後的幾年便見真章。
(中印關係欲斷難斷 · 四 · 完)
沈 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