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說友情
朋友離世的痛,劉培基有很深的感受。
劉培基是香港時裝設計界的殿堂級大師,但若沒有梅艷芳在流行樂壇的成就,我等普通人不會知道他。娛樂圈繁星閃耀,大多數星星只能發出短暫的光芒,只有為數不多的星星會一直閃耀,在人間,或天上。劉為眾多星星設計過服裝,但一生只為一顆星當過形象顧問,那就是梅艷芳。
梅的舞台,也是他的舞台。二○一三年出版自傳《舉頭望明月》,在幾個發佈會和訪問中,除了他自己的身世和童年經歷,最多人感興趣的便是他與梅的友情。人們為朋友離世所能做到的事情不多,而他竟曾為兩位朋友——羅文和梅艷芳穿上體面的服裝,為他們作最後一次打扮告別塵世。這份情誼,教人無法不動容。我們只會泣不成聲,或者痛徹心扉,可都無法冷靜從容為離世的朋友穿衣打扮,因為我們承受不了這樣的痛,我們的愛太軟弱。
羅文是劉培基少年時認識的朋友,當時的他們都是默默無聞的普通人。而在認識梅艷芳的時候,劉培基已是時裝設計大師,年紀相差一大截。我想他們之所以能交心,是因為相若的童年經歷,都在很小的時候開始謀生。一個是裁縫學徒,一個是遊樂場的演唱小童。巧合的是,無論他們當時的心情如何,喜不喜歡被指派的工作,他們日後的成就奠基於此。《梅艷芳》電影裡沒有梅媽,當然是沒能把“梅艷芳是怎樣煉成的”說得清楚。甫出道在舞台上便收放自如,與這十多年的磨煉不無關係。正如劉培基若沒有當過學徒,儘管留學英國獲得甚麼樣的啟發,也未必能年少有成。這便是功底,是苦練得來的。
年少不幸者很多,而能有大成就者少。我們不缺交心的好友,但與劉、梅的情誼相比,似乎差了一段距離。
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