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的對話
年中時因為選舉關係,需要將專欄暫停。原定暫停的期限屆滿,要重新開始時,卻又忐忑猶豫,不知如何才能重新動筆。
於是,最近很認真地思考專欄的意義。很多年前聽香港作家馬家輝演說,大意是專欄是城市文學的一種,是作者和城市間的對話。透過專欄作家對生活的描述、思考、詰問和批判,一個城市的生活和變遷就可以躍然紙上。
對比馬家輝的描述,我開始花時間重讀自己的文章。我從用電腦寫作開始,習慣將專欄按報章刋出日期分類儲存。原來當年第一次停專欄,雖然工作了,但仍有學生身份,那年的專欄暫歇回歸時的文章題目是:“我回來啦!”像個小朋友第一次旅行回家在門口大叫的一句,那是把專欄讀者想像為家人的天真,有點自戀狂地覺得大家都在等着讀自己的文章。一個專欄作者的年少輕狂,大概就是如此。
讀了那篇文章,我開始明白為何重新寫作日漸艱難,特別是《澳門日報》這個專欄,從一九九四年開始寫的,也是我第一個專欄,長時間的唯一一個專欄。當年還在唸大學,世面沒見多少,豪言壯語卻少不得,天與地,花鳥蟲魚,男人女人,東方西方,愛情親情友情,星星月亮太陽,寫什麼都率性自然,明知話中有棱角也絕不收藏。原來,有好多年,專欄都是我和一群想像的讀者對話的一種方式。那一群讀者像家人和好友,讓我每周都要自問,有什麼值得寫?有什麼值得和大家分享?或我很憤怒地想和大家一起破口大罵的?只是後來年紀漸長,經歷過複雜的人與事,知道話能傷人,跟公共利益無關之事,就筆墨少用。之後的暫停,回歸時筆觸日益沉重,因為,年輕率性都給歲月偷走了!
原來,專欄的場域,曾經讓我可以很坦然地跟我想像的讀者朋友交流,那個我是最年輕的。嗯,這次回歸,想再說一句二十歲時在這裡說過的:我回來啦!大家好!
林玉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