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第一爐香》非彼《第一爐香》
陳栩墨
《第一爐香》是許鞍華導演第三次把張愛玲的小說改編成電影的作品,並入選第七十七屆威尼斯影展非競賽展映單元。故事講述上海女學生葛薇龍求學香港,投靠姑母梁太太,被梁太太利用,當作誘餌來吸引男人,葛薇龍漸漸沉迷在紙醉金迷中,後來被花花公子喬琪喬吸引,為了繼續過聲色犬馬的上流社會生活,不惜出賣自己的靈魂,費盡心機嫁給了喬琪喬,最終淪為姑母梁太太和喬琪喬斂財的工具。
《第一爐香》前一個小時的劇情從時逢亂世的少女葛薇龍隨全家從上海逃到香港避難作為開始,在情、慾、物等等的誘惑下,逐漸趨向沉淪,放棄學業以委身他人作為代價,最後如願和喬琪喬結婚,這裡基本按照原著故事線進行且保留了原著故事的核心,如果故事只到這裡,或許就只是一次平庸的改編。但許鞍華花了兩年時間對小說進行了續寫,影片最後半小時呈現了葛薇龍和喬琪喬看似甜蜜但卻是內裡破爛、矛盾不斷的婚後生活。
許鞍華本來就不是在視聽語言上有強烈的導演個人風格,換一個製作班底就能換一個影像質感,這次由國際大師團隊操刀,影像風格的呈現的確比之前的兩部改編更有原著的味道。許鞍華習慣家長裡短的拉鋸,以及事無巨細的敍事,在某些電影裡是很大的優點,如《天水圍的日與夜》、《桃姐》、《女人四十》,但遇上張愛玲,就變成了一種“錯誤”。張愛玲的小說難改編主要在於張愛玲只以男女之間的情愛入手,再描寫人性的轉變、隕落的過程。而她寫作方法很多都是內心的描寫和繁複的意象,跌宕起伏的過程中構成一種映照心緒的感性抽象表達,人、事、物的描寫再是含蓄蘊藉點到即止。而這兩種方法要轉化為影像語言,非影像感覺敏銳的導演是不能夠駕馭的。許鞍華可以算是改編張愛玲小說最多的一位導演了,一九八四年的《傾城之戀》和一九九七年的《半生緣》都是按着原著拍,沒有改變小說原意,沒有擴展續寫故事。但是從這兩部作品來看,論文學性還原度,不如李安的《色,戒》;論城市生活氣息的把握,不如侯孝賢的《海上花》;論海派風情,不如關錦鵬的《白玫瑰紅玫瑰》。
小說的《第一爐香》是慾望敍事,愛情是慾望裡重要的一環,而電影則變成了愛情故事,一個敍說愛情的故事,故事是《第一爐香》,但並不是張愛玲的《第一爐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