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飯聚
對於一些人而言,飯聚的主菜不是食物,而是酒,和酒友。
許多人說今後只能與新冠病毒共存,情況就跟染上流感和其他傳染性強的病菌一般。但前提是,新冠病毒不斷變種,我們得先有藥物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不是嗎?可從道聽途說中知道,目前一些國家採取的共存方式是,當地接種疫苗比率達到七、八成,便開放出入境口岸,給也接種了疫苗並核酸檢測為陰性的外國人自由往來;要是國民不幸染疫,而症狀不嚴重者(不需要呼吸機),便無需住院,回家休息可以了。這樣的共存模式,無異於讓病菌滿大街自由散播。所以,要是人家歡迎你去玩,你也得謹慎為之。不必衝在前頭放飛自我,儘管坐困小城已差不多兩年。
疫情爆發至今,出現了一個頗值得思考的現象,那便是朋友飯聚的次數竟比疫情前更多。本來幾個月才碰一次面的,如今一個月一次;一年才見一次的,如今一年數次。我懷疑這是“報復性飯聚”。澳門的防疫措施在飯聚方面相對鬆弛,同桌用餐的社交距離可以“親密無間”。對於仍有工作、收入穩定的人來說,唯有“轉戰”飯聚,以彌補不能“實戰”旅遊攻略的“心理創傷”。而且人生無常聽起來雖有些陳腔濫調,但每天都得知又有多少人死於新冠肺炎,對人的心理狀況不無影響。
固然,這些都是我“思考”所得的“猜想”,缺乏科學論證。前些天又一次與朋友飯聚,飯桌上,朋友們落力勸酒、豪飲,更不忘給不大能喝的人添酒。碰杯聲此起彼落,狂放不羈之情賽過詩仙李白。酒,可以醉人,也可以醉倒人。飯聚的杯中物,有人愛酒,有人愛汽水,兩者都多喝無益。可為何從來沒有人勸喝、豪飲汽水?
只能夠猜,飯聚大抵需要醉意,才可以狂,才可以滿足“報復心理”!
水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