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必將相遇於元宇宙
尼修斯
也來蹭蹭元宇宙的熱度。自從扎克伯格在十月底宣佈Facebook改名Meta,轉型為一間創建“元宇宙”的企業後,這三個字便在世界爆紅,對於虛擬人生的幻想似乎步向真實,未來世界,虛實結合,更似劇場人常說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元宇宙最早出現在美國科幻作家Neal Stephenson在三十年前創作的小說《雪崩》中,描述了一個與現實世界平行發展的網絡虛擬世界。現在由Facebook大力主推而不是其他的巨頭科技企業,乍看的確有點奇怪,細心一想,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網站,其實本身已是個虛擬的平台世界,人與人在內交往,缺少一天都不可。Facebook來建構這個虛擬世界,正中了它在人際連結的強項,當你的朋友一個又一個地移民到元宇宙,你還會不來嗎?
元宇宙並不是新鮮事,喜歡玩網上遊戲的人或仍會記得十多年前風行一時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數百萬玩家在虛擬網絡上活起他們的另一個人生。有趣的是,它的視像並不出色,對比現在電腦遊戲的影像可說是粗糙,難以令你進入一個在視覺上疑幻似真的世界。但其實《第二人生》並不是遊戲,沒有怪獸要你打,沒有關卡你必須要過,也沒有Game Over,甚至沒有情節,它就只是一個讓你存在,慢慢依你心意去設計和經營的人生。
元宇宙延續近似的概念,加上日新月異的網上科技,由視覺、聽覺延伸至觸覺,如果加多片馬斯克的Neuralink晶片,愛慾也可掌控,人活在自己的虛擬世界比現實世界來得百倍痛快,會否樂而忘返,不願回到肉身世界,又或者回到現實,卻無法適應,精神崩潰?到了這個時候,元宇宙會否被視為鴉片而被禁止,而在一些極權國家,亦可能會視之為高危物品,人人在元宇宙中聯黨結社,興之所至,一起建個新國家出來,那還了得!非禁不可!聽起來天方夜譚,但在戲劇的歷史中,也有先例。
中世紀初,戲劇表演是歐洲最熱門的娛樂,但隨着羅馬帝國的衰亡,歐洲歷史進入了黑暗的時期,戰火連天,民不聊生。中世紀的歐洲逐漸進入了封建時代,基督教的權力幾乎大於皇權,將戲劇比喻為瘟疫,禁止戲劇活動。又如我國在文革時期,只批准八大樣板戲可以上演。虛擬世界直到現在為止仍是以娛樂的方式存在,但元宇宙的發展似乎不甘心於此,它始終會走到和倫理、政治、宗教等人類生活基本的對立點,到時,虛擬和真實的一場世界大戰,必不可免。
回到劇場人的身上,未來的劇場可能建築在元宇宙之中,劇場強調的現場表演感、人與人之間的真實相遇、共處一室的溫度、氣氛和感情,可以虛擬出來嗎?現在年長一代的普遍答案都是:現場表演無可替代,人與人的關係無法複製,但當這一代過去,記憶消亡,下一代的習慣改變,沒有人再珍而重之,記起這種溫度時,世界已經不一樣了。
科技發展之快,連瞠目結舌也來不及,不要信那些修心養性、無為平靜的鬼話,科技發展是人類的好奇和貪慾本性,它不會停,只會越來越快,直至脫離人所能控制,而出現另一套全新的秩序為止。我們可能便是見證劇場現場表演的最後一代,你問我那應該怎麼辦?我會說,快點去買票看戲吧!(以這句疑似宣傳陷阱的語句作結,就像澳門有些鞋店永遠都寫:“業主迫遷,今周結業”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