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文一客蠔油網鮑——太貴啦
六十年前,擺一圍酒席要多少錢?答案是五十元。一九五八年的電影《第七號司機》,任職巴士司機的吳楚帆為老友兼同事張瑛張羅婚宴,聘酒家到會,在家中天台擺兩圍,每圍五十元,菜式包括“兩個熱葷、一個翅、罐頭鮑魚雞一隻、清蒸海鮮、揚州炒飯”等。所謂“到會”,就是酒家派廚師帶同食材與烹調工具親臨顧客家中燒菜。昔日,“到會”很普遍,筆者小時候便遇過有酒家廚師到家裡來,為祖母生日宴掌勺。舊日的“到會”模式已式微,最後一次在港產片出現“到會”,應該是一九八八年的王家衛處女作《旺角卡門》。無獨有偶,戲裡手頭拮据的張學友也是為手下在天台搞婚宴,聘酒家到會。這回雖然同樣有“鮑魚、魚翅”,卻遭女方父母嫌棄。最可惜是,王家衛並沒有透露酒席的花費,教我們無從比較三十年來的物價變異。
五十元一圍酒,放在一九五八年到底是便宜還是貴?同是一九五八年的電影《天官賜福》,戲中張瑛、夏萍等三人上餐廳用餐,埋單十六元五角。再比較兩個吃鮑魚、魚翅的例子。一九六二年的《南北一家親》,“外江佬”劉恩甲等四人在梁醒波經營的酒家吃飯,埋單三十一元八角。劉嫌其中的“蠔油鮑魚”賣十二塊“太貴了”,梁解釋道:“網鮑嚟㗎,十二文唔貴啦。”劉卻不罷休:“薄薄幾片鮑魚,沒四両重,就算貴亦用不上十二塊錢。”到了一九六六年的《親上加親》,嘉玲、羅蘭、俞明去酒樓食鮑翅,埋單四十元八角。由此可見,五十元一圍的魚翅酒席,在當年亦屬便宜(儘管上述其中兩齣影片並非同一年攝製,但考慮到那個時期物價穩定,無所謂通脹,這樣比較並非不合理)。
(香港電影裡的吃喝 · 六十八)
梯 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