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你的人生
兒子首次參加鋼琴比賽,僥倖拿了個分組賽亞軍,即有朋友問是否打算要“子承父業”? 我啞然失笑;我是我,子女是子女,有什麼理由非要他們走自己的老路不可?
許多父母私自認為,子女是自己生命的延續,有未圓的夢想,就指望由子女達成,有的則不知是過度保護還是過分專制,從孩子呱呱落地便開始為他們規劃人生,“我是為你好”更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你周日不能去玩而應該練琴,我是為你好。下課該去補習英文而非打籃球,我是為你好。大學該讀會計而非設計,我是為你好……許多父母不過比子女虛長二、三十年,不見得有多大見識,甚至自己的人生也過得糊裡糊塗,其實又如何能夠未卜先知,做什麼選擇才是對孩子最好?
理性而睿智的父母,其實該像個引路人,或者旅行社職員,在子女的人生旅途上,因應他們的個性、興趣與潛質,推介不同的旅遊套餐。有的熱衷探究歷史、有的喜歡感受風土人情,子女最後報什麼團,你可以指路,但不能硬推,你可以協助,但不該強迫,更不應千篇一律為他們報名參加“豪華遊”,並認為能豪飲豪食的人生才算是美滿與成功。一句“我是為你好”說得理直氣壯,但你的好不等於他的好,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想法,有些路也並非人人合適。在自傳式電影《鋼琴師》中,主角 David Helfgott個性軟弱,但自小在父親病態的鞭策下苦練鋼琴,最終卻在演出時崩潰,精神疾患終生無法治癒,與父親之間的嫌隙也再難修補。
另一方面,子女也該早早覺悟,人生的路是由自己去行,選哪條路?要走多快?跌倒了要平躺在地上,還是拍拍身上塵土再昂首闊步前行?這些父母都無法代勞。你是你、我是我,即使親如父母子女,但依然是各自獨立的個體,你跌倒,我無法代你站起,你軟弱,我亦無法代你堅強,你有你的人生,孩子早明白這點,才懂得為自己的生命負起責任。
李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