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 線
智能電話帶出新事物和新世代,越來越令人瞠目。拈出一個最微細的切面來觀照,也可看出人情世態的一番新風浪。
年輕一代把弄電話至出神入化,我們老派人,尋常見識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微信”之外,就是WhatsApp,後者在此地應用廣泛,快捷和通透,所謂通透,是一看便知對方是否已讀文,即時互動。問題也出在這裡。與人溝通,有時書之未盡,忽然對方就隱沒屏上,倏忽斷線。而繁忙社會,我們都漸漸習以為常。
與人在手機網絡上碰頭,又在虛空中隱沒,斷線的趣味,是聚散不着痕跡。社交場合放在即時通訊平台,沒有照面的具體化,於是現實人生的行為規範毋須遵從,似瓦舍般,來時瓦合,去時瓦解。日中手機閃出的眾多通訊,就像與人路上相逢,或純粹招呼,或分享資訊,或交代事件……,因着方便與日常,隨意性相對地高,一天不知抖落多少人事世情,拍拍肩上塵埃,然後日子依舊。訊息的即時、細碎、蕪雜卻有效,織成生活的羅網,電郵以至舊時書信的悠長情味無存,但當代人,大抵都適應了這種與世界接觸的以破碎為本質的通訊方式;長篇大論的文章太累人,詳細分析的觀點太沉重,可以另行收納成檔,斷捨離與否,由接收人話事好了。
一旦習慣了在手機上即時書寫聯絡與斬纜;講完可斷線,未講完可斷線,不想多講可斷線,思路不接軌更可斷線,人便活得更自由,毋須交代,無聲消失無罪,漫應都嫌費事,一字記之曰“閃”。忽然醒覺,這不就是今天不講求交代的社交風貌了?然後又發現這斷線有時可以很傷神。有舊生三十年不見,偶然重逢,大家高興,時節往還,總在手機上殷勤通問,從不間斷。年前獨居的她癌病復發,不久屏幕上便沒有了動靜,心知不妙,只好假設她是遺失了手機,永遠斷線。
吳淑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