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女孩性早熟
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指任何一個性徵出現的年齡早於正常人群平均年齡的兩個標準差,女孩子早於八歲前出現第二性徵的發育,或十歲前就出現月經來潮者,均可歸納為女性性早熟。根據發病時是否伴有下丘腦—— 垂體——性腺軸發動,性早熟的類型分別為真性性早熟(中樞性性早熟,CPP)和假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觀察發現,患兒雖性徵提前出現,但智力和性心理尚不成熟,易萌發過強的自我意識,部分更欲擺脫父母照顧,或對異性產生好感,或情緒不穩,遇挫折易激動、煩躁不安、焦慮等。
正常女性青春期發育的年齡應為十至十二歲開始,順序是初現乳房發育(乳房、乳頭和乳暈增大,色澤變深)、長出陰毛、生長突然增快及月經初現。若發現家中女孩少於十歲出現月經來潮,建議驗血檢查促黃體生成激素(LH),若未能確診者應加入促性腺激素釋放素(GnRH)激發試驗,同時LH及卵泡刺激素(FSH)比值若大於0.6者,可診斷為CPP。必須注意,驗證需結合臨床,因臨床存在多種影響因素,有的患者需定期覆診,必要時重複檢查。擬診為CPP者需進一步做腦部MRI檢查,以評估是否存在下丘腦的病變,研究指年齡越小,影像學異常的可能性更大。而外周性早熟則通過性腺、腎上腺或其他相關器官的影像學檢查以便盡早找出病因。
大量研究指出植物雌激素和其他環境內分泌干擾物(EEDs)可在體內發揮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對嬰幼兒乳腺發育或性發育異常均具有潛在風險。另外,化妝品、食品添加劑、洗滌劑、殺菌劑、農藥、塑膠製品等均有影響,必須正視。
臨床醫生發現自西方飲食文化進入,加上近年人民生活富足,高脂飲食不僅導致高血壓患者趨於年輕化,極有可能也是導致性早熟的原因之一。選擇食物上,避免食用含激素的生果、蔬菜及肉類(含激素的肉類在經過高溫烹調後,所含的激素也難以被稀釋及分解),有研究指淡水養殖的魚蝦亦會增加風險。近年見患者漸增,是否與人民喜歡食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食品相關,值得深思。越來越多證據表明,兒童肥胖增加了青春期性早熟的風險,而且女孩的風險顯著高於男孩。保健食品亦應注意,如蜂皇漿、燕窩等也不建議給予兒童服用。
亦有研究指貧困家庭、家庭成員不和、父親缺位等不利環境與女孩月經初潮時間有關。所以,良好的教育氛圍,家庭融洽對發育中的孩童均有正面影響。生活習慣上,部分專家留意到作息定時,早睡早起的女孩,因褪黑激素分泌足夠,具有防止早熟的作用。
婦科或兒科中醫於臨床多見求診者為肝腎不足,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陰虛火旺徵象,女孩表現為易煩躁易憤怒,怕熱、口渴、便秘、難以入睡等,常用中藥為沙參、玉竹、石斛、火麻仁、桑葉、生地、玄參、梔子、丹皮等。因消化系統導致痰濕藴脾者亦有,治療上以健脾燥濕化痰,常用中藥為陳皮、茯苓、白朮、雞內金、谷芽、神曲等。除服用中藥外,加入針灸治療有事半功倍之療效,因針灸有雙向調節作用,通過穴位刺激,達到調理陰陽,對延緩性早熟起着積極的作用。
呂澤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