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衝擊 重構全球產業鏈
【中新社西安廿九日電】在新冠疫情衝擊下,各國產業鏈均受不同程度影響。廿九日在西安發佈一份報告認為,當前全球產業鏈正面臨巨大不確定性,其重塑進程將顯現三大趨勢。
考慮效率安全平衡
第二屆中國金融四十人曲江論壇當天舉行,主題為“全球產業鏈重構與中國選擇”的《曲江報告》在會議上發佈。報告指出,面對不確定,跨國公司開始反思過去單純以效率為主導的供應鏈管理思路,更多考慮效率和安全的平衡。甚至美國、日本等主要國家政府也開始反思產業鏈政策,強調供應鏈的自主性和可控性,以社會成本作為產業配置的最終標準,對醫療、高科技等關鍵產業供應鏈佈局進行調整。
重新定義分工格局
疫情通過對政治邏輯、經濟邏輯的衝擊,影響到全球產業鏈重構趨勢。報告研究團隊認為,未來全球產業鏈發展將呈現三個特徵:
首先,隨着全球要素禀賦格局變化,全球產業鏈將在中長期呈現出知識化、數字化和資本化趨勢。在此過程中,全球分工的比較優勢格局將被重新定義。有一些國家雖然擁有勞動力成本比較優勢,但數字經濟發展滯後、相關基礎設施面臨瓶頸。一般發達國家在個人隱私保護和商業效率之間的權衡也面臨更多障礙。
其次,跨國公司將通過多元化產業集聚以增強產業鏈抗風險能力。在此背景下,中國如何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如何確保中國供應鏈體系的穩定性、可預期性,給全球下游生產商提供信心和保證,將關係到中國未來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
供需端區域屬性增
再次,從需求和供給兩端看,全球產業鏈區域屬性將增強、全球化屬性減弱。
一方面,從需求端看,全球需求的地理格局變化是重塑全球產業鏈重要力量之一,並將吸引跨國公司圍繞終端需求形成新的區域集聚模式。據麥肯錫預測,到三○年,中國、除中國外亞洲發展中地區,以及歐洲發展中地區在全球消費中佔比將有顯著提升。全球終端需求的地理變化將催生新的區域集聚模式。
另一方面,從供給端看,一三年以來全球產業鏈已開始向區域化發展。未來,在技術、政府、市場和成本驅動下,製造業產業鏈尤其是汽車、電子產品、紡織服裝等效率驅動價值鏈型的區域屬性將進一步增強;服務業的全球屬性將進一步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