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消費市場的萌芽
有愿
在一件藝術品背後
聲音刻錄技術的發明,為人類開啓了對保存、播放聲音的想像。在一八八○年代初,對聲音刻錄技術的改進逐步變成一場技術發明的比賽,當時出現了兩大陣營:托馬斯 · 愛迪生(Thomas A. Edison)與奇切斯特 · 貝爾(Chichester A. Bell)和查爾斯 · 薩姆納 · 塔恩特(Charles Sumner Tainter)。由於愛迪生(Edison)發明了錫箔留聲機(或發聲機),自然地想到將錫箔留聲機如何轉變為一種能夠與打字機一起使用的商務通信設備。這不僅是設計一台更好的機器,還涉及尋找一種物質來代替箔紙作為記錄。到一八八七年初,這兩大陣營分別宣佈發明一種使用蠟筒代替錫箔紙的機器,把聲音振動刻錄在該蠟筒上。與錫箔機一樣,在同一部機器之上可用於進行記錄及回放,在時間上,愛迪生更早一點將他的蠟筒裝置稱為留聲機(phonograph),貝爾和坦特將他們的設備命名為留聲機(graphophone)。 雖然商界人士更為喜歡愛迪生的發明,但兩部機器都沒有在辦公室設備市場上取得太大的成功。另一方面,愛迪生的公司開始銷售預先錄製的流行音樂蠟筒,開拓以娛樂時尚為主的消費市場,這些蠟筒可以在辦公室或家庭的留聲機上播放,甚至可以在拱廊、轎車和其他地方使用,此時,唱片業市場因此正式萌芽。同時,Bell和Tainter對他們的留聲機進行了相當大的改進,他們也進入了娛樂領域。雙方都申請了將聲音振動垂直切割或切入蠟筒的專利。雙方都進行了錄音,結果是可以在留聲機上播放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