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優惠未開閘
食店悄悄改價格
通脹全賴大氣候
惟盼收入能補夠
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甫登記尚未實施,市民的擔心就來了:加價。日前食探到北區一食店午餐,發現主要出品,已悄悄由廿六元改為廿八元。情況一如去年。
去年政府向每位居民派發第一期三千元電子消費卡,但推出兩日即出現亂局,有商家收多錢亂加價發“疫情財”。多家超市涉哄抬物價成眾矢之的被市民炮轟。消費者委員會即時點名取消來來超市誠信店資格,譴責在疫情期間政府推行電子消費券後的抬價行為,完全違背政府期望在艱難時期,短時間內促進本地經濟和保障居民就業初衷。
日前,澳門凍肉食品業商會理事長、供應商聯合會副會長梁仕友表示,近期下定單會的美國、巴西、中國內地的急凍牛、豬、羊肉類產品,定貨價升幅三至五成,一旦現存貨售空,新貨抵埠,當按新貨價計算批發價。因此,未來急凍肉類批發價調升是必然,與其他非市場經濟因素,包括政府正實施的“電子消費優惠計劃”等無關,強調非刻意調價。
環球疫情未退,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多家跨國企業宣佈部分產品將於下半年加價。可口可樂,民生消費品寶潔(P&G)紙尿片、女性用品及成人照護用品,及另一家消費品零售商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已預估下半年至明年加價。
通脹,一直都存在。上周公佈的美國四月消費者物價指數高於市場預期,即引發環球股市大動盪。身為小市民,惟盼收入能跟得上。
鍾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