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善統一
最近一直在思考,“弱德”確也是一種美好的品質,這種美感兼具教化作用的德性,是美與善的統一。
葉嘉瑩先生獨創“弱德之美”這個新穎的美學理論,能夠引領我們從浩瀚的古代詩詞中品味低徊要眇、沉鬱頓挫、幽約怨悱、言有盡而意無窮這樣一些美感特質。
南唐李煜被俘後,這個曾經享盡榮華富貴的皇帝一改詞風,家國、離愁,以及對生命繁華與幻滅之間的領悟,汨汨而出。《浪淘沙》中“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無限關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以及《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細細咀嚼,豈不都是千古之歎!
南宋陸游在沈園邂逅原配唐氏後寫的一闋《釵頭鳳》:“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眷戀之深,相思之切,卻只能欲語還休。朱彝尊在《靜志居情趣》中所描寫的,無不帶着委婉與克制。其實,文學作品中的含蓄之美、隱忍之美、缺憾之美,所帶來的情感上的衝擊力是非常強烈的。
“弱德之美”不僅存在於詩歌以及一系列的藝術中,同樣也存在於現實生活的各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中不乏順應自然、因勢利導、以柔克剛等美好特性。老子曰:“上善若水。”水,至柔,既可潤物細無聲,也可滴水穿石;無常形,卻可變幻萬形。水是弱德,善利萬物而不爭,柔弱而勝過剛強,能承受一切。
我們應以水為師,學習弱德之美。正如葉嘉瑩所說:“我不想去爭什麼,只是把自己持守住了,在任何艱難困苦中都盡到自己的社會責任。”
石 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