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捨棄中學會擁有
每次動手執拾家居時,就開始覺得頭昏腦漲。堆滿一地的雜物,說明生活已經超載,因而浪費了不少向前邁進的動力。作者蜜雪兒,因一次行李延誤的意外,察覺到僅憑少量的隨身物品也能照樣過活,以最低限度生活時,意外發現了簡單生活的美好,進而想到“一日丟一物”的計劃。一天丟棄一個不需要的物品,錢包裡的一張收據亦可。
《一日丟一物的簡單生活提案》全書分為“捨棄雜物的方法”、“珍惜物品的方法”和“簡單心靈”三個部分。從捨物的過程中,悟出惜物的道理,再以物及人,學會珍惜眼前人,以及觀照自己的方法。
“雜物少的話,就能夠清楚掌握家中每件東西的位置,不需要花時間去找。空間變得井然有序時,不必特別清出地方也可以立刻開始做事。不再因為雜物過多而耗費時間與工夫時,一整天的生活就會變得流暢有效率。”
假如一日有二十五個小時,你會用這多出來的一個小時做些甚麼?平日工作忙碌,生活節奏太過急促,好不容易才能抽出少許時間來休息,但這些寶貴的時間往往都耗費在選擇之上;衣櫃裡的衣服太多,每次出門前都會猶豫良久,同樣地身邊的事物太多時,每次取用都要再花時間來思考,然而只要雜物減量,變相也能節省時間,讓生活更有餘裕。
“抱持特別多想法的地方,都要留到後面再整理,例如:喜歡時尚的人要先避開衣櫃,從冰箱開始整理;喜歡烹飪的人,應先選擇洗手間而非廚房……先從不會造成心理負擔的低難度場所下手,藉此養成捨物的習慣。”
整理時,先從自己沒那麼在意的地方入手,從而減輕捨物時的心理負擔。循序漸進,從難度較低的地方開始,正如“一日丟一物”的初衷,從完成小目標開始,累積下來後就會發現整理的成效,減少半途而廢的機會,而拍下整理前後的對比照,除了能當作記錄外,也能增加整理後的成功感。
“孩子的‘珍惜’與大人不同,大人面對珍視的物品時會小心保管,極力避免弄髒或破壞。孩子們的‘珍惜’卻是不斷觸摸、盡情地玩,就算磨擦出傷痕仍不減喜愛。”
茶具,書本,鞋子,衣服……各種很喜歡但捨不得使用的物品,一直囤放在家裡某處,反而是種浪費。捨物並不是要清空一切,而是通過篩選,把真正需要的留下。擁有的物品減少了,生活上平均花在每件物品的時間就能更長。因此,捨物的最終目標是學會珍惜,選擇不多時,人們反而更容易明白自己的喜好,便能夠把時間留給最喜歡的一切,從而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
林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