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祭祖食品
今日是清明,農曆廿四節氣之一,清明節又稱踏青節,以往還有“插柳”的習俗;現在是拜祀先人的節日,更是凝聚各地親人的日子。
孝子賢孫清明節拜祭祖先,多攜大發糕、紅包、煎堆、生果等。早年多備燒肉;近年隨着市民經濟較為富裕,多改用整隻乳豬(或掃墓後帶去酒家,家人共膳),熟雞連頭腳、魚兩條等。有食肆推出清明金豬套餐,集祭祖各食品,方便工作繁忙的市民。
講起燒肉,亦見證澳門經濟的發展。上世紀六十年代食燒肉已很豐富;七十年初開始普及食乳豬,酒樓中午亦推出乳豬飯。宴會中頭盤亦是乳豬拼盤,再高檔改為乳豬件,或再升格到乳豬全體,現更是婚宴不可缺少的菜式。此題外話。
一家人拜山後到酒家,多會叫一味拜山菜:藠(音蕎)菜炒燒肉。藠菜,又叫清明菜或拜山菜等,當造期為清明前後一個月;為五辛(葱、洋葱、韭菜、大蒜和蒜頭)之一。藠菜多搭菜脯,因兩者口感配搭得宜,與脆皮燒肉同炒,是清爽又不肥膩的菜式。
清明節是法定假期,如果員工須上班,可收取共三倍工資報酬。街坊食肆當日或較為暢旺,因為是家庭聚會,所以消費額多是大眾化。但對於酒樓酒家以晚市為主,婚宴、生日、滿月、社團等,基本不會在此日設宴,所以有選擇清明節休息,亦為近年業界另一情景!
普洱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