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1年03月22日
第C05版:視野
澳門虛擬圖書館

政治化的新疆問題

新疆成為中美角力的議題

政治化的新疆問題

上兩周在此討論了何謂“種族滅絕”,都是從國際法觀點去看。即使從法律視點未可定義為“種族滅絕”,但只要某一族群受另一族群打壓、剝削甚至施虐,我們都必須正視,然後作出停止這行為的行動,最理想的結果是雙方能達至和解,而不是冤冤相報,令到加害者與受害者的角色不斷調換。

新疆是歐亞大陸的心臟,自古以來為中亞地區眾多民族交流之地。追溯歷史,現今的新疆疆土,在公元前一世紀曾被匈奴征服,其後因匈奴敗給漢朝漢王,新疆第一次歸入中國版圖。十一世紀後伊斯蘭教傳入,並伊斯蘭化新疆。

至於維吾爾族的起源,亦有一段複雜的歷史,他們乃是生活在歐亞大陸內陸的遊牧民族,曾被稱為回鶻人,後來聚居於新疆。中華民國成立後,視維吾爾族為中國五大民族之一,統一使用維吾爾(Uyghur)作為漢文規範稱謂,有“維護你我團結”的意思。

可是,為何新疆卻成為中國民族團結一大挑戰?若政策有過猶不及之嫌,則容易導致民族仇恨,這豈不是得不償失⁈

“新疆獨立”這股暗流對中國西北地區無疑構成威脅。事實上,“疆獨”主張乃是隨着蘇聯倒台,中亞民族主義興起,紛紛脫離前蘇聯獨立建國而起。在沙俄時代,原本已有一股“泛突厥主義”思潮蠢蠢欲動,以對抗沙俄的泛斯拉夫主義,當中亞各國獨立後,“泛突厥主義”再度走上舞台,而且傳到土耳其,這可算是正中土耳其下懷,認為這可助重建奧圖曼帝國的榮光。

土耳其在“泛突厥主義”背後大力推波助瀾,而且進一步宣稱,凡是說突厥語民族的聚居地,都是突厥人的故鄉、突厥祖國的疆域。中國曾因此與土耳其關係惡化,後來又因為土國同美國鬧翻,轉向中國的“一帶一路”,兩國關係才有所緩和。

可是,“泛突厥主義”思潮未有停止,中亞地區早在一九九二年已開始出現多個維吾爾族組織,並在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宣告成立“維吾爾跨國聯盟”。中亞地區的西邊稱為“西突厥斯坦”,東邊便稱為“東突厥斯坦”。

其後更發展出“東突厥斯坦伊斯蘭運動”(ETIM)、“東突厥斯坦解放組織”(ETLO) 、“世界維吾爾青年代表大會”(WUC)、“東突厥斯坦新聞信息中心”。他們以南亞和西亞為培訓基地,以中亞為爭取“疆獨”活動的橋頭堡,多次在中國施襲。聯合國在二○○二年九月正式宣佈以上四個組織為威脅中國境內安全的恐怖組織。

二○一四年敘利亞內戰帶來了“伊斯蘭國”,揚言支持“疆獨”,令中國政府加強防範。事實上,聯合國早定性ETIM為恐怖主義組織,中國近年更為反恐而加強對新疆的保護,而去年特朗普卻突然把 ETIM 在恐怖主義組織名單上除名,令中美關係因新疆問題進一步惡化,而新疆亦變得非常政治化。

張翠容(香港戰地記者)

2021-03-22 張翠容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8265.html 1 政治化的新疆問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