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1年03月15日
第C07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求分?不求分?家長或學生說了算嗎?

求分?不求分?家長或學生說了算嗎?

網上傳媒近期有讀者來論,老生常談的是〈求學變為求分數的悲鳴〉,一石激起千層浪,接連有人列出不同例子,來稿申訴學校安排一周內有六科測驗和兩科考試;亦有人借麵包師傅身份,將一盤烘濃麵包的原因全部歸咎於麵包師傅身上……

提及教育問題,個人認為在澳門已經算得上多元化又有保障,十五年免費教育保障了大家學習的權利,在學校可以學到幾多?就得靠各自修行。正如一個地方政府,最基本做到讓人能維生,不致於飢餓,但接下來要吃得飽、吃得好味和有益之類,就得由自家負責。教青局的大方向、大框架亦是類似,再者本身教育亦是保障大家十五年,往後能不能考入大學,那是閣下的本事和抉擇,莫非相信那些“輕鬆學習”、“因材施教”等可以保障大家考入心儀的大學以及學科?

在大家嚮往的外國教育體制中,其實亦各有缺點,像芬蘭強調平等,不會將資源和專注投放在精英身上,反而對學習遲緩者有更多的關顧。當然對有這種需要的家長,自然會舉腳贊成;若你發現子女是資優生呢?

德國的教育亦被不少家長捧到天上有地下無,然而“針沒有兩頭利”,德國的教育最大問題是他們將學生分流,有些被判定可以讀文法學校,有些被判定是工科的料子,當中涉及的家族出身印象,更被外界指帶有相當歧視的成份。

那位投稿指一周內有多科測驗和考試的學生,可沒有說明當中是包括了體育科的測驗、聆聽課或堂課類的小測;還有那被借喻為全軍覆沒的烘燶麵包,一方面那位麵包師傅不同於小店的小資小營,大店的師傅,原來又要在門市幫手,又要做計劃書給大老闆,哪有時間專注在烘麵包之上?百貨有百客,同樣一百名學生有一百種需要,政府的政策從上而下,主要是規劃一個大的框架,照顧大部分學生的福祉;對比現實社會中,亦沒有多少政策會“度身訂造”,所以家長要明白,學生亦要學懂適應。這個情況不光在澳門發生,澳門的學生亦不是只會留在澳門升學、發展,他們有機會走出去,同樣亦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者,與他們爭入大學、爭奪職位,哪怕澳門未必是大家心目中的國際大都會,但它亦不再是一個小農社會,沒有人會兩、三代留守一個小區,土生土長的亦有一顆躍躍欲試要往外闖的心。假如面對更多的測驗考試,甚或一些功課壓力亦吃不消的話。其實還有很多選擇,家長和學生不可能要求整個教育制度或學校移船就磡,轉到其他學校亦不是難事,按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選擇連鎖麵包店又或那位One man band的麵包店,你絕對有選擇權。

方 婷

2021-03-15 方 婷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6819.html 1 求分?不求分?家長或學生說了算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