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C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小朋友有兩個時候是最討人喜愛的,一個是熟睡的時候,看着寶寶沉睡時甜美的模樣,父母頓感自己身在無盡的幸福中。除了睡着了的小寶寶外,睡醒的孩子就在閱讀時最能令照顧者感到安然。
常常聽到家長詢問:“怎樣令小朋友喜愛閱讀?”有些家長四出尋找有關資訊,從書展、網上書店、社交平台等地方找適合孩子的書籍,不只是找適合的,更想找到一些能令孩子提升興趣的,最期待小朋友主動“追書”看,藉此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又有家長從環境着手,在家中設立小小的圖書玩具角,令孩子在一個舒適的小天地盡情探索。還有從生活習慣着手的,例如減少“屏幕時間”(Screen time),少用電視、電話或平板電腦作娛樂工具,令小朋友“自然”從書本中找樂趣。
對孩子充滿愛的家長,其實已經具備應有盡有的方法去促進孩子閱讀,但為甚麼閱讀那麼重要?小朋友從閱讀中能得到甚麼?筆者概括了三個“C”,在培養孩子閱讀的時候,都以這3C為原則去選擇書籍、設計閱讀的環境及訂定伴讀的策略等。
聯繫(Connection)
在閱讀的過程中,讀者需要感到自己與書本之間的聯繫,才能將書本讀下去。將“聯繫”應用在小朋友的閱讀中,小讀者要察覺到書中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有關連,例如閱讀故事書時,小朋友能投入在故事的角色中;在閱讀知識性的讀物時,能看到有關知識怎樣在現實生活中被應用。除此之外,小朋友和成人閱讀時稍有分別的地方是,在學習階段中的小朋友會更容易與文字產生聯繫,一字一句都給予大腦某程度上的刺激,慢慢地孩子便能掌握文字及語法之運用。與內容及文字建立聯繫,一般都能在閱讀時自然發生,但筆者發現,若在閱讀時,能與作者建立聯繫,會令閱讀的內容更立體。例如一邊閱讀一邊想着該作者的表達手法,內心便自然地產生好奇,而這份好奇心便成為“追書”之動力了。
另外兩個“C”:Compassion(憐憫)和Creation(創造)將於下一期繼續討論。家長可試着按“聯繫”這個原則去選擇書籍,以最終能令小朋友與內容、文字及作者建立聯繫為目標,為孩子找適合他們的書籍、設計閱讀環境及訂定伴讀策略。當然,任何策略都不及小朋友的快樂重要,家長的鼓勵和讚賞,才是小朋友最大的動力。
(上)
曾慧菱
(救世軍教育服務部
高級發展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