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銀全幣種信用卡
星期一
2021年03月15日
第C07版:教思
澳門虛擬圖書館

考核孩子或是考起孩子?

考核孩子或是考起孩子?

友人來電談到孩子在學校考核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問題。誠然,考核和學習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它既是診斷孩子學習成效的工具,也是教師調整教學策略的參考依據。在現今的社會裡,孩子的學習與考核很多時候都是整個家庭的溫度計。這些可能是家長普遍會面臨的問題,在此借友人的個案分析一下問題所在吧!

友人是一位全職媽媽,孩子正就讀小學,每逢孩子考試她都十分苦惱。在她眼中,孩子並非不用功學習,但每逢溫習期,孩子都會變得一籌莫展。依她所說:“考試的範圍是有的,但就是欠缺溫習的重點。以中文科為例,考試的範圍是書本內容、作業、溫習紙等等。雖然我知道考前派發的溫習紙都是考試的重點所在,但是一般的溫習紙所囊括的知識較為碎片化,孩子僅是機械式地操練習題,很少與課文/作業中的知識點相聯繫……”友人所言不禁引起我的思考,孩子是否已學會找到每一課的學習重點呢?溫習紙的作用是甚麼?如果是鞏固學習重點,為甚麼不是每一課完結後就給孩子溫習,而是安排到考試前呢?這些小細節其實都值得教師反思。如果孩子已學會了找學習重點,那麼溫習紙就具有鞏固知識的作用,倘若孩子未能掌握溫習重點,溫習紙就充當了救命稻草。孰先孰後呢?

有一次,友人問一位教師考試的形式(不是考核的內容)是甚麼,結果教師回覆不能透露考試形式。筆者嘗試理解那位教師的苦心——只要懂了,考試以甚麼形式考核都會作答。但是參加四校聯考的學生都會知道考核形式,何況一名小學生呢!事實上,考核形式、考核知識的難易程度都與評核有着直接的關係。考核的目的不是要考起或為難學生,而是期望通過考核去鞏固和修正學生所學的知識。

如何學習和考核,兩者之間既互為因果,也是彼此促進的關係。讓孩子掌握學習的方法是沒有捷徑的,都需要持久地累積,並從日常生活中進行。或可從一些小步驟開始:一、重視並規劃做功課的時間:不少學生有邊看手機邊做功課的習慣,這樣時間是用了,卻沒有成效;二、整理學習:無論學生在做功課或是溫習時,都很可能遇到困難或有不明白的地方,教學生一些簡單的學習方法,例如將不明白的地方用label紙標示出來,這看似簡單,卻涉及孩子對學習內容的分析和判斷,屬於高階認知思維的發展;三、找出學習內容的重點:教師或家長跟孩子溫習時不妨多問他們學習重點,如果孩子都能解釋一遍,表明他們都掌握了,並且能夠通過複述而再次鞏固所學的知識和加深記憶。四、給孩子留白的時間:雖然如何溫習是方法的問題,但是知道方法後會不會用是價值取向的問題,如果孩子有效完成學習,應給他們一些自主的時間,讓他們成為自己時間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孩子自主學習的習慣呢!

提出“我們有教孩子如何學習嗎?”的討論,目的是讓大家關注,我們看似每天都在教孩子學習,但是可能並沒有教曉他們如何學習!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和能力,那麼,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願景也是遙不可及的!這看來雖有點諷刺,但是說實在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相對處於權力不對等的狀態,較常處於被動的位置(尤其低年級學生),倘若我們沒有時刻對教與學的目的和過程作檢視和反思,他們也難學會如何學習的真本領呢!

(教孩子如何學習 · 二 · 完)

黃素君

2021-03-15 黃素君 1 1 澳门日报 content_106818.html 1 考核孩子或是考起孩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