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澳門職業技術教育的思考
按《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的分類,職業技術教育是澳門非高等教育中正規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但遺憾的是,在現實中,職業技術教育也是逐漸萎縮的一個分支。政府的統計數字顯示,澳門非高等教育範疇共有九間學校開設職業技術課程,但學生人數卻逐年下降:2010/2011學年共有六十九個班一千五百〇七個學生,到2019/2020學年只有五十三個班七百六十一個學生,十年間修讀職業技術課程的學生跌幅高達五成。依此趨勢發展下去,我們有理由相信澳門修讀職業教育的學生會進一步減少,情況不容樂觀。
另一個場景也可以反映出澳門職業技術教育的尷尬狀況。在升學環節中,連續兩年內地高校招生團均開設高等職業技術課程學額供澳門應屆畢業生選擇,可惜兩年下來每年提供一百五十個學額卻只招到一個學生,反差明顯。由於成效不彰,內地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已不再來澳招收保送生,從而收窄了澳門修讀職業技術課程之學生的升學空間,殊為可惜。
在討論澳門職業技術教育的狀況時,不少人均指出如下問題。首先是澳門的職業技術教育體系不完整。澳門沒有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在升學時單純依賴外地的升學渠道,難以形成有效的升學鏈條,這就意味着學生畢業後較難與本地企業對接,就業前景不明朗,因而無法吸引學生入讀職業技術課程。其次是澳門的職業技術課程體系小,只有幾十個班,開設的課程種類不多,難有足夠豐富的專業供學生選擇。因此,不少人的結論是澳門要發展職業技術課程,應該要開設足夠多的專業類型,並應積極考慮開設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完善升學銜接,做好與企業的有效對接。做好這些工作,澳門的職業教育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筆者認為,上面的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依筆者觀察,澳門要發展職業技術課程殊不容易,原因如下:
一是澳門教育資源豐富,就讀文化課程非常容易,升學渠道暢通。一句話,容易讀到本科學位,又豈會選擇職業技術課程呢?尤其是近年教育界共同努力,採取措施銳意減少留級率及輟學率,學生幾乎全部留在文化課程的教育網內,選擇職業技術課程者更少。
二是澳門社會意見普遍認為職業技術課程比文化學位課程低了一等。通俗地講,職技教育走向藍領崗位,文化課程走向白領崗位,孰高孰低,社會早有固定看法,難以改變。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不單是家長,連學生本身也更傾向文化學位課程。
當然,儘管辦學條件艱難,澳門職業教育工作者仍有不少辦得出色的職業技術課程。仔細分析,澳門職業教育中一部分的音樂類課程、舞蹈類課程及會展類課程持之以恆,辦出了自身特色,在升學方面也較好地與澳門及內地的高校對接,基本解決了升學及就業問題。我們見到這些課程受到學生歡迎,得以持續開辦,從而為澳門保留了職業技術教育的薪火,使得澳門教育的種類相對完善。
如何發展澳門職業技術教育,下文再作討論。
陳家良